規格說明
更新時間 2025-08-05 22:09:38
最近更新時間: 2025-08-05 22:09:38
分享文章
在您購買彈性云主機前,請先閱讀本文了解彈性云主機的選型基本信息。
每個規格的彈性云主機由不同的硬件設備提供,具有不同的性能、價格。根據業務場景和vCPU、內存、網絡性能、存儲吞吐等配置劃分,天翼云云主機提供了多種實例規格類型,一種類型又包括多個實例規格。
實例規格名稱格式為x<規格類型>x<代系>.xxxx<vCPU個數>.x<內存數/vCPU數比>:
- <規格類型>:如s、m、c、k、h、f、ip、d、a等,代表云主機規格類型。其中s為通用型,m為內存優化型,c為計算增強型,k代表鯤鵬,h代表海光,f代表飛騰,ip代表超高IO本地盤云主機、d代表磁盤增強云主機、a代表AMD。
- <代系>:如2、6等,代表不同硬件規格,更大數字一般擁有更高的性能。
- <vCPU個數>:如small、medium、large、xlarge等,代表vCPU核數。其中,medium為1 vCPU,large為2 vCPU,xlarge為4 vCPU,small特指1 vCPU 1G內存的小規格。
- <內存數/vCPU數比>:如1、2、4、8等,代表內存GB數和vCPU的比例。
例如,s2.2xlarge.1表示通用型2代云主機,具有8核CPU和8GB內存。
建議您先了解產品規格、性能和使用限制等信息,然后按照實際需要進行選擇。當您完成選型并開始使用云主機后,建議您根據一段時間的性能監控信息,驗證所選實例規格是否合適。例如:通過監控發現實例CPU使用率一直較低,建議您登錄實例檢查內存占用率是否較高,如果內存占用較高,您可以調整為處理器與內存資源配比更合適的規格族。
規格指標說明如下:
| 指標名稱 | 說明 |
|---|---|
| 網絡收發包 | 網絡收發包能力指出方向和入方向相加能達到的最大能力。網絡收發包PPS性能的測試方法,請參見網絡性能測試方法。 |
| 網絡帶寬 | 網絡帶寬能力指出方向和入方向相加能達到的最大能力。網絡帶寬性能的測試方法,請參見網絡性能測試方法。 |
| 基準帶寬 | 彈性云主機在網絡上能夠穩定傳輸數據的最高速度。 |
| 最大帶寬 | 彈性云主機某個時間內可以達到的最大內網帶寬,取決于該臺彈性云主機所在的物理機上其他虛機的網絡資源使用情況。最大帶寬是“無”表示不支持突發,最大只能達到基準帶寬。 |
| 連接數 | 彈性云主機可以同時容納客戶請求的最高連接數,包含主動和被動建立的連接。 |
| 網卡多隊列 | 主網卡支持的最大網卡隊列數,涵蓋了收和發兩個方向。通過開啟網卡多隊列功能,您可以將彈性云主機中的網卡中斷分散給不同的CPU處理,以滿足網卡的需求,從而提升網絡PPS和帶寬性能。 |
| 彈性網卡 | 彈性云主機最大支持的彈性網卡數量。彈性網卡是虛擬私有網絡VPC中的虛擬網絡接口,用于連接ECS與私有網絡。包括主網卡和輔助網卡,主網卡無法獨立創建和從實例卸載。 |
| 云盤基礎IOPS | 單臺云主機所掛載的X系列云盤每秒能處理的I/O個數,單位為萬次,為整機總的IOPS能力,不受云盤數量和單盤能力的影響。 由于當前僅有部分規格支持掛載X系列云盤,該參數僅對這類規格生效,詳情可參見X系列云硬盤。 |
| 云盤基礎帶寬 | 單臺云主機所掛載的X系列云盤每秒可以成功傳輸的數據數量,單位為Gbit/s,為整機總的帶寬能力,不受云盤數量和單盤能力的影響。 由于當前僅有部分規格支持掛載X系列云盤,該參數僅對這類規格生效,詳情可參見X系列云硬盤。 |
| 本地盤 | 本地盤數量*單塊盤容量。本地盤是云主機所在物理機上的本地硬盤設備。本地盤能夠為云主機提供本地存儲訪問能力,具有低時延、高隨機IOPS、高吞吐量和高性價比的優勢。 |
| GPU | GPU數量*GPU類型。GPU即圖形處理器,功能包括圖形渲染、圖像處理、計算加速等。GPU相對于CPU而言,具有更多的處理單元和更高的并行處理能力,適合用于大規模并行計算等場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