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入口
- 選擇目標資源池,并登錄APM組件控制臺。
- 在左側導航欄中選擇「應用監控」-「應用列表」。
- 在應用列表中選擇您想查看的應用,點擊「應用名稱」打開新的應用詳情鏈接。
- 在左側導航欄中選擇「應用詳情」或「接口調用」或「數據庫調用」,您可以在應用詳情頁面切換至「緩存監控」頁簽,在左側關鍵指標中選擇不同的應用實例/接口/緩存,可查看該應用實例/接口/緩存相應的緩存信息。
功能說明
當前支持的緩存數據庫包含Redis、Jedis、Lettuce。
Redis
統計圖
顯示該應用在篩選時間段內的所有操作命令的調用次數和平均耗時變化趨勢圖,顯示不同耗時區間請求數的變化趨勢圖。
統計表
以NoSQL操作命令為維度,詳細顯示不同操作命令各自的信息,表頭如下。
-
所屬應用:顯示NoSQL操作命令所屬的應用名稱。
-
NoSQL類型:Redis屬于NoSQL數據庫,因為它不遵循傳統關系型數據庫的表格模型,而是采用鍵值對的形式存儲數據。
-
操作命令:Redis提供了多種命令行命令,用于管理和操作Redis數據庫,如SET、GET、DEL、EXPIRE等。
-
平均耗時:指每次操作的平均響應時間,通常以毫秒為單位。例如,每隔1秒采樣一次,得到的平均耗時可能在0.08 ~ 0.13毫秒之間。
-
調用次數:指在一定時間內執行某個操作的次數。
-
慢調用次數:指響應時間超過某個閾值(默認500ms,在url采集設置中可以修改慢調用閾值)的操作次數。
-
0到10ms請求數:指在0到10毫秒內完成的請求數量。
-
10到100ms請求數:指在10到100毫秒內完成的請求數量。
-
100到500ms請求數:指在100到500毫秒內完成的請求數量。
-
500到1000ms請求數:指在500到1000毫秒內完成的請求數量。
-
1到10s請求數:指在1到10秒內完成的請求數量。
-
10s以上請求數:指在10秒以上內完成的請求數量。
Jedis
統計圖
顯示該應用在篩選時間段內最大連接數、最大空閑數、最小空閑數、當前激活個數、當前空閑個數、等待個數的變化趨勢圖。
統計表
以實例為維度,詳細顯示不同實例各自的監控信息,表頭如下。
-
實例ID:用于標識Jedis連接池的唯一標識符或ID。它可以用于區分不同的連接池實例。
-
最大連接數:連接池允許的最大連接數。超過該限制的連接請求將被阻塞,直到有連接可用或達到最大等待時間。
-
最大空閑數:連接池允許的最大空閑連接數。當連接池中的空閑連接數超過該限制時,多余的空閑連接將被關閉。
-
最大等待時間(ms):連接池中獲取連接時的最大等待時間。如果連接池中沒有可用連接,請求獲取連接的操作將等待一段時間,如果超過該時間仍未獲取到連接,則連接獲取操作會失敗。
-
平均激活時間(ms):連接池中連接被激活的平均時間。它表示連接從被借出到歸還的平均時間。
-
平均Borrow等待時間(ms):連接池中獲取連接時的平均等待時間。它表示連接獲取操作在等待可用連接時的平均等待時間。
-
Borrow最大等待時間(ms):連接池中獲取連接時的最大等待時間。如果連接獲取操作在等待可用連接時超過該時間,則連接獲取操作會失敗。
-
最小空閑數:連接池維持的最小空閑連接數。當連接池中的空閑連接數少于該限制時,將創建新的連接。
-
當前空閑個數:連接池中當前可用的空閑連接數,即沒有被使用的連接數。
-
等待個數:當前等待獲取連接的請求數。它表示連接獲取操作當前正在等待可用連接的請求數。
-
當前激活個數:連接池中當前正在被使用的連接數,即已經被借出但未歸還的連接數。
Lettuce
與Jedis監控指標一致,提供趨勢統計圖和統計表。
統一交互操作說明:
- 將光標移到統計圖上,可以查看光標所至時間點的數據詳情。
- 單擊
圖標,可以將當前圖表放大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