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機是否支持掛載云硬盤?可以掛載多少塊數據盤?
彈性裸金屬的部分規格支持掛載云硬盤,可以支持掛載9 塊云盤 (1塊系統盤+8 塊數據盤)
普通裸金屬不支持掛載云硬盤
物理機掛載磁盤時有什么限制?
- 待掛載的磁盤與物理機屬于同一可用區。
- 物理機的狀態為“運行中”或“關機”。
- 如果是非共享盤,待掛載的云硬盤為“可用”狀態。
- 如果是共享盤,待掛載的云硬盤為“正在使用”或“可用”狀態。
- 由于某些機型的服務器沒有配備智能網卡,或者其他服務器本身的原因,有些規格或鏡像的物理機不支持掛載云硬盤。
怎么確定物理機規格是否支持掛載云硬盤?
由于某些機型的服務器沒有配備智能網卡,或者其他服務器本身的原因,有些規格的物理機不支持掛載云硬盤。您可以此方法判斷:在選擇規格之后,頁面會有提示此規格是否可以掛載云盤。
如何修改“fstab”文件中的磁盤標識方式為UUID?
問題背景
對于Linux物理機,掛載磁盤后需要將“fstab”文件中的磁盤標識方式修改為UUID,否則,物理機關機再開機,或者重啟后會因為掛載點亂序而無法進入操作系統或者業務不可用。
說明UUID:Universally Unique Identifier,通用唯一識別碼,是用于計算機體系中以識別信息數目的一個128位標識符。
操作步驟
以CentOS 7操作系統為例,介紹如何修改“fstab”文件中的磁盤標識方式為UUID。
- 使用root用戶登錄物理機
- 執行blkid命令,列出當前系統中所有已掛載文件系統的類型以及對應設備的 UUID。
$ blkid /dev/sda2: UUID="4eb40294-4c6f-4384-bbb6-b8795bbb1130" TYPE="xfs" /dev/sda1: UUID="2de37c6b-2648-43b4-a4f5-40162154e135" TYPE="swap" - 執行lsblk命令,查看磁盤設備的信息,找到對應的設備名稱和UUID。
$ lsblk NAME MAJ:MIN RM SIZE RO TYPE MOUNTPOINT sda 8:0 0 50G 0 disk ├─sda1 8:1 0 1G 0 part [SWAP] └─sda2 8:2 0 49G 0 part / - 執行vi /etc/fstab命令,打開“/etc/fstab”文件,按“i”進入編輯模式,將“/etc/fstab”中的磁盤標識方式修改為UUID的形式,將設備名稱替換為對應的 UUID。
UUID=4eb40294-4c6f-4384-bbb6-b8795bbb1130 / xfs defaults 0 0 UUID=2de37c6b-2648-43b4-a4f5-40162154e135 swap swap defaults 0 0 - 修改完成后,按“Esc”,輸入:wq保存并退出文件。
云硬盤設備名稱與操作系統內塊設備名稱是否一致?
本地系統盤場景
對于本地系統盤場景,物理機詳情頁面顯示的云硬盤設備名稱與操作系統內部的設備名稱可能不一致。這是因為操作系統在啟動時會根據硬件配置和加載順序分配設備名稱。
建議在本地系統盤場景下,不依賴于設備名稱進行操作。相反,您可以使用云硬盤的唯一標識符(例如UUID 或 WWN)來操作云硬盤。這樣可以避免設備名稱變化對業務造成影響。
云系統盤場景
對于云系統盤場景,物理機詳情頁面顯示的云硬盤設備名稱與操作系統內部的設備名稱可能存在差異。在這種情況下,也建議使用云硬盤的唯一標識符進行操作,而不是依賴于設備名稱。
使用唯一標識符可以更可靠地標識和操作云硬盤,而不受設備名稱變化的影響。
為什么云硬盤擴容后在物理機的操作系統內部查詢大小沒有變化?
當云硬盤在物理機上進行擴容后,物理機的操作系統可能無法自動檢測到云硬盤的大小變化。這是因為操作系統會在啟動時掃描硬件并讀取設備的信息,包括設備的大小。如果云硬盤的大小在操作系統啟動后發生變化,操作系統可能不會自動更新設備的大小信息。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您可以在物理機的操作系統內部手動重新掃描塊設備。具體的步驟可能因操作系統和硬件而異,下面是以Red Hat 系統中的 sdh 盤為例的掃描命令:
echo 1 > /sys/block/sdh/device/rescan
說明:命令中的"sdh" 是示例設備名,您需要將其替換為實際的設備名。執行該命令后,操作系統會重新掃描sdh 盤,并更新設備的大小信息。之后,您可以通過適當的命令或工具來驗證云硬盤的實際大小是否已更新。
如何選擇存儲類型?
在創建物理機頁面,選中物理機規格后,頁面會提示此規格是否支持掛載云硬盤,具體說明可見物理機產品簡介-云硬盤相關。配置磁盤類型時,您可根據實際需求選擇不同的云硬盤類型。
為什么物理機操作系統內查看的容量大小比官網標稱中容量要小?
在操作系統中查看硬盤容量時,獲得的容量可能會比存儲服務官網標稱的容量小,造成該差異的因素有以下幾類:
- 十進制與二進制的差異:硬件廠商通常使用十進制計算容量,而操作系統使用二進制計算容量。這會導致官方標稱的容量和操作系統中顯示的容量之間存在差異。
- 文件系統格式化:在格式化硬盤時,文件系統會使用一部分空間來存儲元數據和文件系統結構。這些開銷會減少可用空間的大小。
- 磁盤分區:操作系統會對硬盤進行分區,其中包括引導分區、系統備份和還原分區等。這些分區會占用一部分磁盤空間。
- RAID陣列:如果使用了RAID技術,例如RAID 1(鏡像),其中一個磁盤的容量將用于存儲冗余數據,以提供數據冗余和容錯能力。
上述因素可能會導致實際可用容量小于官方標稱容量,但是它們是正常的情況,符合硬件和操作系統的工作原理。
Linux操作系統常用命令速查
lsblk
lsblk命令用于列出所有可用塊設備的信息,而且還能顯示他們之間的依賴關系,但是不會列出RAM盤的信息。塊設備有硬盤、閃存、CD-ROM等等。
lsblk命令默認情況下將以樹狀列出所有塊設備。打開終端,并輸入以下命令:
lsblk
NAME MAJ:MIN RM SIZE RO TYPE MOUNTPOINT
sdb 101:0 0 60G 0 disk
├─sdb1 101:1 0 14G 0 part [SWAP]
└─sdb2 101:2 0 46G 0 part /
sdc 102:1 0 20G 0 disk
7個欄目名稱如下:
- NAME:塊設備名稱。
- MAJ:MIN:表示主要和次要設備號。
- RM:設備是否為可移動設備。“0”表示否;“1”表示是。
- SIZE:設備的容量大小信息。
- RO:設備是否為只讀。“0”表示否;“1”表示是。
- TYPE:表示塊設備的類型(磁盤或者磁盤上的一個分區)。
- MOUNTPOINT:設備掛載的掛載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