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AI與高性能計算需求激增的背景下,GPU資源的高效利用成為云平臺的核心挑戰。天翼云作為國內領先的云服務提供商,其主機GPU容器共享調度方案通過創新的技術架構,實現了多容器對GPU資源的細粒度共享與動態分配。本文深入剖析該方案的技術原理、實現路徑及優化策略,探討如何在保證性能隔離的前提下最大化GPU利用率,為云環境下的異構計算資源管理提供參考。窩補藥上班啊2025-09-2640
- 在當今多云與微服務架構廣泛落地的背景下,容器安全成為保障應用可信性的關鍵環節。要構建穩健的容器生態,需要從設計原則、運行時防護、鏡像治理、網絡與訪問控制、以及可觀測性等多維度協同推進。以下內容系統梳理了從原理到落地的全鏈路要點,提供可執行的實施路徑,幫助團隊在實際環境中實現安全性與效率的平衡。Yu012025-09-2600
- Kubernetes (K8s) 和 Operator 介紹, 包括基礎概念和重點組件介紹c****n2025-09-2210
- 在藍牙、Wi-Fi、5G 輪番轟炸的年代,一根 RX/TX 四線串口似乎早該退出舞臺。然而走進工業現場,PLC、傳感器、單片機、電能表依舊用“古老”的 UART 心跳與外部世界對話。Java 開發者面對這種“比特級”通信時,要么嘆息“語言生態離硬件太遠”,要么硬著頭皮撿起早已停止維護的 RXTX。jCommSerial 的出現,讓“跨平臺”“即插即用”“事件驅動”成為串口編程的新關鍵詞。它把文件描述符、波特率寄存器、讀寫緩沖、線程通知這些底層細節藏進簡潔 API,使業務代碼第一次離“硬件中斷”如此之近,又如此之遠。c****q2025-09-2210
- karpenter技術介紹-2-CRD介紹
賣肥料的老父親2025-09-2210 - karpenter技術介紹-3-controller
賣肥料的老父親2025-09-2200 - 一體機、多模態大模型、嵌入式、軟硬一體、邊緣網關、邊緣計算許****勝2025-09-1670
- 人類在擁擠的街角一眼就能鎖定好友,在模糊的合影中迅速定位自己,這種“一眼萬年”的能力被稱為注意力。計算機視覺的終極目標之一,便是讓模型具備類似的“注視”機制:在二維或三維空間中,忽略冗余背景,聚焦關鍵區域。空間注意力機制(Spatial Attention)正是在這一愿景下誕生的技術范式,它通過可學習的權重分配,動態地強調或抑制輸入特征圖上的不同位置,從而顯著提升下游任務的精度與魯棒性。c****q2025-08-1320
- 在云計算與微服務架構蓬勃發展的今天,容器技術憑借其輕量化、可移植性和快速部署的特性,已成為企業應用交付的標準配置。然而,隨著容器鏡像數量的指數級增長,存儲效率問題日益凸顯:單個鏡像可能包含數百MB甚至GB的冗余數據,頻繁的鏡像拉取與更新導致存儲空間快速耗盡,同時I/O性能瓶頸也制約了容器集群的擴展能力。如何通過技術手段優化鏡像存儲結構,成為提升容器化基礎設施效能的關鍵課題。窩補藥上班啊2025-07-1821
- 使用云容器引擎產品,部署DeepSeek-R1 671B vLLM多機分布式推理服務張****江2025-07-03180
- 使用MindSpore框架啟動分布式訓練任務張****江2025-07-0370
- 基于天翼云CCE One注冊集群,統一納管任意地域的K8S集群,統一資源調度、統一運維,提供云上云下一致的運維體驗!游****龍2025-07-01100
- CCE One集群聯邦支持將Worload的實例分發至多個集群中,自動故障轉移多活容災,保障業務連續性。游****龍2025-07-0140
- CCE One集群聯邦支持通過PropagationPolicy定制資源模板分發策略,以及支持通過OverridePolicy來定制資源模板分發到不同成員集群的差異化配置。游****龍2025-07-01150
- 彈性容器實例按需運行,對于彈性推理場景非常適用。徐****文2025-07-0180
- 天翼云彈性容器實例ECI跟普通的ECS是網絡打平,可以使用VPC、ELB、EIP、DNAT等方式暴露服務。徐****文2025-07-0170
- Kubespray 是一個強大的開源工具,用于在多種環境中部署和管理 Kubernetes 集群。它基于 Ansible 提供了一種自動化、靈活的方式來配置高可用性的 Kubernetes 集群,支持多種云提供商、裸金屬服務器以及本地部署。蔡****宏2025-06-06130
- 通過helm安裝istio 1.24.2版本的安裝及主要功能的測試李****寅2025-06-0610
- Karpenter是一款現代Kubernetes自動擴縮器,旨在與云提供商緊密集成,為 Kubernetes 集群提供更智能的節點自動擴縮。
賣肥料的老父親2025-06-0680 - CDN 節點需要大量的服務器來存儲和分發內容,但是由于在網絡流量的使用中存在時間上的不均衡性。比如在夜間或者某些業務低峰期,用戶對內容的訪問需求大幅減少,此時 CDN 節點上的部分資源就處于閑置狀態,這些資源便被稱為 CDN 閑時資源。雖然在特定時間被定義為閑時資源,但這些資源并非完全無用。基于k8s的job類型通過合理的調度和利用,可以在不影響正常業務的情況下,將其用于一些單次執行的數據協同或者計算任務,從而提高資源的整體利用率,降低成本。Ssssss云2025-06-06100
- 本文主要介紹在docker環境安裝并簡單使用harbor的流程王****然2025-06-0680
- 通話手動操作,模擬flannel網絡環境,來理解flannel網絡插件的實現原理。李****彬2025-06-0630
- 在網絡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Linux內核的網絡棧需要處理越來越復雜的任務。傳統的網絡數據包處理方式往往需要在用戶空間和內核空間之間頻繁切換,導致性能瓶頸。eBPF(extended Berkeley Packet Filter)技術的出現為這個問題提供了優雅的解決方案,特別是與tc(Traffic Control)子系統的結合,使得我們能夠在內核中安全、高效地處理網絡數據包。 本文將帶你了解eBPF與tc結合的基本概念,通過一個完整的示例展示如何編寫和load一個簡單的eBPF tc程序,并介紹作者在編程過程中遇到踩坑點c****42025-06-06190
- 在云計算與邊緣計算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服務器資源的高效利用成為企業降本增效的核心需求。虛擬機(VM)與容器(Container)作為兩種主流的虛擬化技術,分別在強隔離性和輕量化部署上具有顯著優勢。然而,單一技術往往難以滿足復雜業務場景的需求:虛擬機適合需要強隔離、多租戶或遺留系統兼容的場景,而容器則更適用于微服務、快速迭代和彈性伸縮場景。因此,混合部署方案(虛擬機+容器)逐漸成為企業資源管理的首選策略。本文將從資源隔離的底層原理出發,結合實際案例,探討如何通過混合部署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與安全隔離。窩補藥上班啊2025-05-2631
- 容器通過封裝應用及其依賴環境,實現了"一次構建,處處運行"的愿景,徹底改變了傳統應用部署方式。與虛擬機相比,容器共享操作系統內核的特性使其啟動速度提升數個量級,資源占用減少80%以上,為微服務架構、持續交付等實踐提供了底層支撐。c****72025-05-20120
- 通過外部傳參解決腳本等待鍵盤指令導致的中斷問題。
貳拾畫生2025-05-1680 - 在數字化轉型的浪潮中,企業應用架構正經歷著根本性變革。傳統單體架構向微服務演進的過程中,容器技術以其標準化封裝、輕量級虛擬化和彈性擴展能力,成為應用部署的基礎設施。當容器與中間件這兩個關鍵技術要素深度融合時,一種全新的應用交付模式正在形成——容器化中間件不僅重新定義了中間件的部署方式,更推動了整個應用架構向云原生方向演進。這種技術融合正在解決傳統中間件部署的痛點,為構建現代化、可擴展的應用系統提供關鍵支撐。c****72025-05-0780
- 一種全新的應用交付模式正在形成——容器化中間件不僅重新定義了中間件的部署方式,更推動了整個應用架構向云原生方向演進。這種技術融合正在解決傳統中間件部署的痛點,為構建現代化、可擴展的應用系統提供關鍵支撐。c****72025-05-0620
- 在云計算與分布式系統主導的今天,應用架構的復雜性呈指數級增長。容器技術通過標準化應用打包與運行環境,解決了"在我的機器上能運行"的經典難題;而中間件作為連接應用與基礎設施的橋梁,則承擔著服務發現、消息傳遞、數據持久化等核心職責。當容器化遇見中間件,兩者并非簡單的技術疊加,而是引發了一場從開發到運維的體系化變革。本文將從技術演進、架構設計、運維實踐三個維度,剖析容器與中間件的協同關系,并探討其在現代應用開發中的最佳實踐路徑。c****72025-05-0650
- 本文將從技術演進、架構設計、運維實踐三個維度,剖析容器與中間件的協同關系,并探討其在現代應用開發中的最佳實踐路徑。c****72025-05-0670
共 535 條 前往
- 1
- 2
- 3
- 4
- 5
- 6
- 18
頁
- 在AI與高性能計算需求激增的背景下,GPU資源的高效利用成為云平臺的核心挑戰。天翼云作為國內領先的云服務提供商,其主機GPU容器共享調度方案通過創新的技術架構,實現了多容器對GPU資源的細粒度共享與動態分配。本文深入剖析該方案的技術原理、實現路徑及優化策略,探討如何在保證性能隔離的前提下最大化GPU利用率,為云環境下的異構計算資源管理提供參考。
- 在當今多云與微服務架構廣泛落地的背景下,容器安全成為保障應用可信性的關鍵環節。要構建穩健的容器生態,需要從設計原則、運行時防護、鏡像治理、網絡與訪問控制、以及可觀測性等多維度協同推進。以下內容系統梳理了從原理到落地的全鏈路要點,提供可執行的實施路徑,幫助團隊在實際環境中實現安全性與效率的平衡。
- Kubernetes (K8s) 和 Operator 介紹, 包括基礎概念和重點組件介紹
- 在藍牙、Wi-Fi、5G 輪番轟炸的年代,一根 RX/TX 四線串口似乎早該退出舞臺。然而走進工業現場,PLC、傳感器、單片機、電能表依舊用“古老”的 UART 心跳與外部世界對話。Java 開發者面對這種“比特級”通信時,要么嘆息“語言生態離硬件太遠”,要么硬著頭皮撿起早已停止維護的 RXTX。jCommSerial 的出現,讓“跨平臺”“即插即用”“事件驅動”成為串口編程的新關鍵詞。它把文件描述符、波特率寄存器、讀寫緩沖、線程通知這些底層細節藏進簡潔 API,使業務代碼第一次離“硬件中斷”如此之近,又如此之遠。
- karpenter技術介紹-2-CRD介紹
- karpenter技術介紹-3-controller
- 一體機、多模態大模型、嵌入式、軟硬一體、邊緣網關、邊緣計算
- 人類在擁擠的街角一眼就能鎖定好友,在模糊的合影中迅速定位自己,這種“一眼萬年”的能力被稱為注意力。計算機視覺的終極目標之一,便是讓模型具備類似的“注視”機制:在二維或三維空間中,忽略冗余背景,聚焦關鍵區域。空間注意力機制(Spatial Attention)正是在這一愿景下誕生的技術范式,它通過可學習的權重分配,動態地強調或抑制輸入特征圖上的不同位置,從而顯著提升下游任務的精度與魯棒性。
- 在云計算與微服務架構蓬勃發展的今天,容器技術憑借其輕量化、可移植性和快速部署的特性,已成為企業應用交付的標準配置。然而,隨著容器鏡像數量的指數級增長,存儲效率問題日益凸顯:單個鏡像可能包含數百MB甚至GB的冗余數據,頻繁的鏡像拉取與更新導致存儲空間快速耗盡,同時I/O性能瓶頸也制約了容器集群的擴展能力。如何通過技術手段優化鏡像存儲結構,成為提升容器化基礎設施效能的關鍵課題。
- 使用云容器引擎產品,部署DeepSeek-R1 671B vLLM多機分布式推理服務
- 使用MindSpore框架啟動分布式訓練任務
- 基于天翼云CCE One注冊集群,統一納管任意地域的K8S集群,統一資源調度、統一運維,提供云上云下一致的運維體驗!
- CCE One集群聯邦支持將Worload的實例分發至多個集群中,自動故障轉移多活容災,保障業務連續性。
- CCE One集群聯邦支持通過PropagationPolicy定制資源模板分發策略,以及支持通過OverridePolicy來定制資源模板分發到不同成員集群的差異化配置。
- 彈性容器實例按需運行,對于彈性推理場景非常適用。
- 天翼云彈性容器實例ECI跟普通的ECS是網絡打平,可以使用VPC、ELB、EIP、DNAT等方式暴露服務。
- Kubespray 是一個強大的開源工具,用于在多種環境中部署和管理 Kubernetes 集群。它基于 Ansible 提供了一種自動化、靈活的方式來配置高可用性的 Kubernetes 集群,支持多種云提供商、裸金屬服務器以及本地部署。
- 通過helm安裝istio 1.24.2版本的安裝及主要功能的測試
- Karpenter是一款現代Kubernetes自動擴縮器,旨在與云提供商緊密集成,為 Kubernetes 集群提供更智能的節點自動擴縮。
- CDN 節點需要大量的服務器來存儲和分發內容,但是由于在網絡流量的使用中存在時間上的不均衡性。比如在夜間或者某些業務低峰期,用戶對內容的訪問需求大幅減少,此時 CDN 節點上的部分資源就處于閑置狀態,這些資源便被稱為 CDN 閑時資源。雖然在特定時間被定義為閑時資源,但這些資源并非完全無用。基于k8s的job類型通過合理的調度和利用,可以在不影響正常業務的情況下,將其用于一些單次執行的數據協同或者計算任務,從而提高資源的整體利用率,降低成本。
- 本文主要介紹在docker環境安裝并簡單使用harbor的流程
- 通話手動操作,模擬flannel網絡環境,來理解flannel網絡插件的實現原理。
- 在網絡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Linux內核的網絡棧需要處理越來越復雜的任務。傳統的網絡數據包處理方式往往需要在用戶空間和內核空間之間頻繁切換,導致性能瓶頸。eBPF(extended Berkeley Packet Filter)技術的出現為這個問題提供了優雅的解決方案,特別是與tc(Traffic Control)子系統的結合,使得我們能夠在內核中安全、高效地處理網絡數據包。 本文將帶你了解eBPF與tc結合的基本概念,通過一個完整的示例展示如何編寫和load一個簡單的eBPF tc程序,并介紹作者在編程過程中遇到踩坑點
- 在云計算與邊緣計算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服務器資源的高效利用成為企業降本增效的核心需求。虛擬機(VM)與容器(Container)作為兩種主流的虛擬化技術,分別在強隔離性和輕量化部署上具有顯著優勢。然而,單一技術往往難以滿足復雜業務場景的需求:虛擬機適合需要強隔離、多租戶或遺留系統兼容的場景,而容器則更適用于微服務、快速迭代和彈性伸縮場景。因此,混合部署方案(虛擬機+容器)逐漸成為企業資源管理的首選策略。本文將從資源隔離的底層原理出發,結合實際案例,探討如何通過混合部署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與安全隔離。
- 容器通過封裝應用及其依賴環境,實現了"一次構建,處處運行"的愿景,徹底改變了傳統應用部署方式。與虛擬機相比,容器共享操作系統內核的特性使其啟動速度提升數個量級,資源占用減少80%以上,為微服務架構、持續交付等實踐提供了底層支撐。
- 通過外部傳參解決腳本等待鍵盤指令導致的中斷問題。
- 在數字化轉型的浪潮中,企業應用架構正經歷著根本性變革。傳統單體架構向微服務演進的過程中,容器技術以其標準化封裝、輕量級虛擬化和彈性擴展能力,成為應用部署的基礎設施。當容器與中間件這兩個關鍵技術要素深度融合時,一種全新的應用交付模式正在形成——容器化中間件不僅重新定義了中間件的部署方式,更推動了整個應用架構向云原生方向演進。這種技術融合正在解決傳統中間件部署的痛點,為構建現代化、可擴展的應用系統提供關鍵支撐。
- 一種全新的應用交付模式正在形成——容器化中間件不僅重新定義了中間件的部署方式,更推動了整個應用架構向云原生方向演進。這種技術融合正在解決傳統中間件部署的痛點,為構建現代化、可擴展的應用系統提供關鍵支撐。
- 在云計算與分布式系統主導的今天,應用架構的復雜性呈指數級增長。容器技術通過標準化應用打包與運行環境,解決了"在我的機器上能運行"的經典難題;而中間件作為連接應用與基礎設施的橋梁,則承擔著服務發現、消息傳遞、數據持久化等核心職責。當容器化遇見中間件,兩者并非簡單的技術疊加,而是引發了一場從開發到運維的體系化變革。本文將從技術演進、架構設計、運維實踐三個維度,剖析容器與中間件的協同關系,并探討其在現代應用開發中的最佳實踐路徑。
- 本文將從技術演進、架構設計、運維實踐三個維度,剖析容器與中間件的協同關系,并探討其在現代應用開發中的最佳實踐路徑。
點擊加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