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_if 是一個有很欺騙性的函數。
我們進入它的源碼看看它的內部實現
remove_if(_ForwardIterator __first, _ForwardIterator __last, _Predicate __pred)
{
__first = _VSTD::find_if<_ForwardIterator, typename add_lvalue_reference<_Predicate>::type>
(__first, __last, __pred);
if (__first != __last)
{
_ForwardIterator __i = __first;
while (++__i != __last)
{
if (!__pred(*__i))
{
*__first = _VSTD::move(*__i);
++__first;
}
}
}
return __first;
}
一大堆宏定義,看著頭痛。但是我們可以看出它共有三個參數,
函數remove_if()移除序列[__first, __end]中所有應用于謂詞__pred返回true的元素.
然而,實際情況并不是移除了。如果作用于容器,也不會改變容器的大小。remove_if 的做法是將不需要移除的元素依次替換掉序列中前面的元素。例如:
int x = 5;
std::vector<int> c {1,2,3,4,5,6,7};
remove_if(c.begin(), c.end(), [x](int n){return n < x;});
cout<<"c: ";
for(auto i: c){
cout<<i<<' ';
}
最后的輸出的結果是:
c: 5 6 7 4 5 6 7
明顯,5,6,7 是大于 5 的。不滿足條件,所以替換掉了 vector 中的1,2,3。
既然序列或容器中的元素并沒有被移除掉,那么我們又怎么知道哪些是應該被移除的呢?答案就在該函數的返回值身上。
此函數返回一個指向序列中應移除第一個元素的迭代器。在上面的例子中。返回指向 4 的迭代器。
而我們想真正的移除序列或容器中的元素時,應該配合 earse 函數使用。如下:
int x = 5;
std::vector<int> c {1,2,3,4,5,6,7};
c.erase(remove_if(c.begin(), c.end(), [x](int n){return n < x;}),c.end());
erase 的兩個參數表示移除的范圍。這個例子中就是 4 到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