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資產管理,傳統意義上想到的是以“財務為視角”的固定資產管理,包括有形的硬件資產(如服務器、交換機、機架)以及無形資產(如操作系統、平臺軟件等)的管理。 同時,從運維的角度,資產管理還包括了對于資產的位置、配置、IP地址等的運維角度的資產信息管理。因此,也就有了資產管理系統、運維管理系統等各種內部管理系統,這些系統對于一般性的財務與運維管理需求是足夠了, 但是對于網絡安全需求來說這個資產管理的顆粒度就遠遠不夠。
從網絡安全的角度來講,目前大部分單位都無法準確地列出需要保護的資產數量,互聯網暴露面也很難梳理清楚,出現安全事件后無法第一時間定位到責任人,這些可以說是當前大部分組織的資產安全管理現狀。暴露面管理混亂、顆粒度粗放、運營機制缺失等資產管理問題,已經嚴重制約了網絡安全水平提升,成為阻礙當前網絡安全建設與運營的一道鴻溝。
互聯網暴露面收斂、安全漏洞修復與驗證、威脅檢測與分析、安全事件響應與處置,這些日常安全運營與攻防對抗中的關鍵活動,都需要完善的資產信息的支撐。黑客在進行網絡攻擊前需要收集被攻擊對象的互聯網暴露域名、IP、端口、應用版本、URL、VPN入口、后臺入口等關鍵信息。這些信息在目前的資產管理系統、運維管理系統設計時基本上考慮的較少。
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可行可靠的網絡安全資產管理體系,將資產信息與風險要素關聯,并且在部署完成后,必須圍繞著系統建立良好的管理制度與運營機制,在解決資產管理歷史遺留問題的基礎上,將資產管理規范起來。由于歷史遺留原因,剛部署系統時會發現大量以前沒有關注并且管理起來的資產,無法確定資產所屬業務及責任部門,此時必須采取管理手段去逐步確認這些信息,以解決這部分存量問題。同時,為了避免今后還會出現類似的問題,應考慮將資產管理與業務流程進行融合,這樣才能保證系統上線下線、部門及人員職責變動等情況發生時,能夠在資產管理系統中同步這些關鍵信息。發現與識別能力是資產安全管理的基礎,標識能力則決定了資產安全管理能夠發揮的最大效用。
良好的資產安全管理能夠有效支撐互聯網暴露面收斂、安全漏洞修復與驗證、威脅檢測與分析、安全事件響應與處置等這些日常安全運營與攻防對抗中的關鍵活動。可以說網絡安全資產管理是高質量安全管理與運營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