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翼云聯手央視頻,重燃抗疫新基建
2020-04-20
近日,被推上風口浪尖的“新基建”終于有了明確范圍。在4月20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首次明確了“新基建”的三大領域: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
新基建范圍的進一步修正及明確也透露出:以5G、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為代表的一系列新技術正成為新基建的關鍵。疫情期間的一系列5G及云技術應用是技術發展的必然,更是未來趨勢。正如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黨組副書記、總經理李正茂所說:“云在復工復產中帶來新變化,也許這就是未來工作的樣子。

△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黨組副書記、總經理李正茂
新基建的加速推進同樣離不開高技術人才。近日,中國電信走進央視頻直播間,積極參與“春暖花開 國聘行動”線上招聘活動。除了對外公布中國電信本階段的招聘計劃,同時,中國電信云計算分公司副總經理李云莊還向廣大網友們介紹了,在“超級醫院”建設中,中國電信天翼云展現出的云服務實力及央企社會擔當。

△中國電信云計算分公司副總經理李云莊
超高并發:9000萬并發云監工,見證“中國速度”
疫情期間,云技術被廣泛應用在各行各業,而這其中最為人們所熟知的便是——央視頻聯合中國電信發起的全天24小時穩定、清晰、不間斷的“慢直播”。
這場被網友戲稱為史上最強的“云監工”直播,正是基于高性能的天翼云平臺實現的。中國電信運用“5G+云”的技術,幫助億萬“云監工”見證了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過程中令國人驕傲的“中國速度”。數據顯示,直播高峰時期吸引9000萬網友同時在線,總訪問量超過2億人次。
在過去基于傳統本地部署直播系統,千萬級并發量是很難實現的。然而,天翼云借助“云技術”超高并發處理、超強流量調入的能力,實現了千萬網友同時在線為武漢加油打call。

△火神山醫院建設實時畫面
超快部署:72小時交付云資源,刷新“中國速度”
除此之外,火神山及雷神山的信息化系統建設更離不開云技術應用。
如果說醫院的板房是“身體”,那么信息化系統就是“大腦”。在火神山醫院建設過程中,云技術大顯神通——如果用傳統方法部署醫院的信息化系統,至少需要15天時間,而依靠云技術,中國電信短短72小時內交付云資源,僅用不到7天就成功“激活”火神山醫院50多套信息化系統。掛號、疫情防控、影像云、分級診療等,所有醫療系統全部“上云”,這在國內醫療系統尚屬首次。可以說,火神山醫院也成為我國第一座建立在“云上的醫院”。
第二座“云上的醫院”——雷神山醫院,利用云端鏡像復制功能,僅用1天時間就實現了醫院信息化系統全面上線。

△火神山3日交付IT系統
超強算力:1分鐘完成智能CT閱片,彰顯“中國速度”
一位新冠肺炎患者的CT影像多達300張,而醫生看一張片子的速度在5-15分鐘,人工閱片給醫護人員帶來巨大的壓力。據李云莊介紹,天翼云利用高性能GPU圖像處理能力結合AI算法開發了AI智能CT閱片輔助系統,實現1分鐘完成CT片檢測工作,準確率超過90%。這套不用休息、不會“眨眼”的智能閱片系統,在火神山、雷神山、武漢同濟、協和、中南醫院等一線抗疫戰場投入使用,大大緩解了一線醫護人員的診療壓力。

△AI智能CT閱片
從邀請億萬網友“云監工”,實現億萬人員居家辦公的“云電腦”,到幫助國家衛健委向世界傳遞中國防疫經驗的“云會議”,再到助力全國中小學“停課不停學”的天翼云高清云課堂,從無人工廠建設應用到FAST天眼數據存儲分析,看似高深的云技術早已滲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工作、學習、生產、生活的重要部分。
作為人類基礎科學的一項全新“黑科技”,FAST天眼承擔起人類文明向宇宙拓展的諸多前沿科研任務,如脈沖星計時陣建立、引力波探測、地外文明探尋、空間飛行器的監測和通訊等。FAST天眼每天計算產生的候選體圖可達到百萬張甚至千萬張,通過云平臺“強計算+巨儲存+超寬帶”的超高性能,實現實時上傳、實時存儲、實時讀取,并隨時可進行采樣及分析。

△FAST射電望遠鏡
2020年,中國電信將持續發力5G、云計算領域,并進一步明確“2+4+31+X”云網融合資源布局,圍繞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陜川渝4個重點區域,積極推進大數據基地、創新孵化基地、數據中心、研發中心等一大批重點數據中心項目建設,用于保障5G、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工業互聯網等新型應用和智慧城市、超算中心等需求。
同時,中國電信還將重點建設集團直管的京津冀大數據基地、北京、貴州信息園區及9省數據中心園區,總建設規模約88.4萬平方米,投資規模約45億元;其中,今年開工面積達74萬平方米。
與此同時,在本次“春暖花開 國聘行動”直播活動中,中國電信彰顯國企社會擔當,進一步擴大招聘規模,積極引進“新基建”相關技術人才。其中,應屆畢業生招聘總需求突破11000人,增幅10%;釋放出覆蓋物聯網安全管理、云架構師等8大類的2000多個崗位;并重點加大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重點業務領域畢業生的引進,涉及新興領域專業崗位達到總崗位需求的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