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移后目的端與源端相比有哪些變化?
使用主機遷移服務,在遷移配置階段會涉及部分參數的修改,參數的修改內容與操作系統、對應文件、參數設置等強相關。隨著版本迭代和系統更新,遷移配置所修改的參數內容也會有所變動,本節表格內所列參數僅提供參考,最終解釋權歸主機遷移服務所有。
表 遷移后目的端與源端保持一致的參數(Windows、Linux通用)
| 參數 | 遷移后的服務器 | 備注 |
|---|---|---|
| OS類型 | 和源端服務器的OS一樣 | 目的端服務器原來的OS被覆蓋。 |
| IP | 目的端服務器的IP | 遷移后公網IP會變。如果目的端服務器所在VPC下的網段包含源端內網IP時,內網IP可以設置為不變。 |
| 用戶名 | 和源端服務器的用戶名一樣 | - |
| 密碼(證書) | 用戶名、證書、密碼都與源端服務器保持一致 | - |
| 數據 | 數據與源端保持一致,包括文件、應用、配置 | - |
表 Windows服務器遷移后變化的參數以及修改的配置項
| 參數/配置項 | 遷移后的服務器 | 備注 |
|---|---|---|
| 主機名 | 系統可能會更新主機名 | 和主機名綁定的業務可能會受影響。 |
| MAC地址 | 目的端服務器的MAC | MAC地址屬于網卡固有屬性,創建目的端服務器時候已經確定。 |
| DNS | 可能變化(概率大): DNS配置文件參數與源端一致。 目的端子網的DNS配置會影響目的端主機的DNS解析。 |
遷移完成后,可以在目的端修改。 |
| EIP | 遷移后綁定的目的端EIP地址 | - |
| 磁盤、分區大小 | 配置目的端時所選的目的端服務器磁盤和分區大小 | 如果選擇了磁盤分區調整,遷移后的磁盤和分區大小取決于配置目的端時候設置的大小。 |
| 主機SID | 使用目的端服務器的SID | Windows的SID是硬件屬性,每個機器的都不一致,無法遷移。因此源端服務器加入域管理的,遷移到目的端服務器后會失效,需要重新加。 |
| 注冊表、BCD啟動項 | 根據需要修改 | 為適配天翼云,主機遷移服務會對注冊表和啟動項進行適配修改。 |
| 動態分區 | 重新設置動態分區 | 針對BIOS啟動的Windows服務器,系統會重新設置動態分區。 |
| 驅動文件目錄 | 拷貝源端驅動文件到目的端驅動程序目錄下 | - |
表 Linux服務器遷移后變化的參數以及修改的配置項
| 參數/配置項 | 遷移后的服務器 | 備注 |
|---|---|---|
| 主機名 | 系統可能會更新主機名 | 和主機名綁定的業務可能會受影響。 |
| MAC地址 | 目的端服務器的MAC | MAC地址屬于網卡固有屬性,創建目的端服務器時候已經確定。 |
| DNS | 可能變化(概率大): DNS配置文件參數與源端一致。 目的端子網的DNS配置會影響目的端主機的DNS解析。 |
遷移完成后,可以在目的端修改。 |
| EIP | 遷移后綁定的目的端EIP地址 | - |
| 磁盤、分區大小 | 配置目的端時所選的目的端服務器磁盤和分區大小 | 如果選擇了磁盤分區調整,遷移后的磁盤和分區大小取決于配置目的端時候設置的大小。 |
| 磁盤名稱 | 根據目的端虛擬化類型決定 | 一般不會影響業務。 |
| 磁盤、分區的UUID和PARTUUID | 目的端會重新生成UUID和PARTUUID | 只針對Linux文件級遷移。 |
| Grub配置文件 | 會根據目的端啟動盤或者boot分區的UUID修改grub相關啟動配置文件 | BIOS啟動的服務器需要安裝grub,會修改 /boot/grub目錄下grub配置文件。UEFI啟動的服務器會修改 /boot/efi/和 /boot/grub目錄下grub配置文件的UUID。 |
| 啟動的initrd或initramfs | 注入相關驅動 | 注入驅動保證目的端服務器在天翼云能正常啟動。 |
| X11的xorg.conf配置文件 | 目的端會更新 /etc/X11/xorg.conf配置文件 |
該文件影響圖形化界面和顯示相關參數。原文件備份為 /etc/X11/xorg.conf.bak。 |
| 第三方工具 | 目的端會刪除以下工具:/etc/rc.d/rc5.d/vmware-tools |
- |
| SElinux安全配置 | 會生成 /.autorelabel文件,目的是重新標記 |
只針對Redhat/Centos/Oracle系統。 |
| 密碼重置插件 | 目的端 /home目錄會安裝天翼云ECS密碼重置插件CloudRestPwdAgent |
如果不想安裝該插件,可以在遷移前修改配置文件 g-property.cfg中的installPwdAgent參數為false。 |
| 服務器時間 | 會修改ntp配置文件 /etc/ntp.conf |
添加目的端所在Region所在的標準時間。 |
| Motd | 會修改 /etc/motd文件為空 |
默認不設置開機啟動logo。 |
| Fstab啟動項 | 根據新目的端UUID和掛載情況重新生成fstab。 | 目的端舊的 /etc/fstab啟動記錄會被注釋。 |
| Cloud-init | 目的端會禁用Cloud-init | /etc/cloud/cloud.cfg文件會被刪除。 |
| 網卡配置 | 刪除 /etc/udev/rules.d/目錄下部分網絡相關配置文件,根據不同系統備份并修改DHCP |
修改網卡配置文件。 比如: *Redhat/Centos/SUSE/Euleros等系統會修改 ifcfg-eth*文件。Debian/Ubuntu系統會修改yaml文件。 |
| 谷歌服務 | 遷移后目的端會默認禁用谷歌服務 | 由于原平臺服務無法在天翼云運行,可能導致啟動失敗或者服務異常。 您可以源端主機執行如下命令,檢測開機自啟動程序中是否存在google相關字符串。 (find /etc/systemd/system/ -name 'google*' -type l | grep 'service') & (find /etc/init/ -name 'google*' | grep 'conf') 2>/dev/null |
遷移后目的端服務器的密碼會發生哪些變化?
遷移后目的端服務器的密碼有以下兩種情況:
- 遷移任務已完成,目的端服務器鑒權方式與源端服務器保持一致,即用戶名、證書、密碼都與源端服務器保持一致。
- 遷移任務未完成時,即目的端系統盤為sms開頭的臨時磁盤。
- Linux遷移,目的端服務器選擇已有服務器,目的端代理鏡像密碼為目的端系統原密碼。
- Linux遷移,目的端服務器選擇創建新服務器,在遷移過程中會生成隨機密碼。遷移完成后,目的端服務器密碼恢復為您源端服務密碼。
遷移完成后,如何對Windows系統的目的端服務器進行配置和優化?
操作場景
為了解決Windows系統的源端服務器與目的端彈性云服務器的兼容性問題,您需要手動給目的端服務器安裝相關驅動進行優化。
操作步驟
1.登錄管理控制臺。
2.選擇“計算 > 彈性云服務器”。
3.在彈性云服務器列表中,查看目的端服務器的規格。彈性云服務器的規格命名規則為AB.C.D,例如m2.8xlarge.8。
其中,A表示系列;B表示系列號;C表示當前系列中的規格大小;D表示內存、CPU比,以具體數字表示。
- 若您的目的端服務器規格的系列號B為“1”,例如規格為“s1.small.2”,則說明目的端服務器為XEN虛擬化類型,您需要安裝PV driver。
- 若您的目的端服務器規格的系列號B不為“1”,例如規格為“s2.small.3”,則說明目的端服務器為KVM虛擬化類型,您需要安裝UVP VMTools。
4.根據3中查詢到的目的端服務器虛擬化類型,請您檢查目的端服務器中是否已存在PV driver Tools或者UVP VMTools的軟件包。
說明是,請執行7。
否,請您執行5。
5.根據3中查詢到的目的端服務器虛擬化類型,在源端服務器下載PV driver Tools或者UVP VMTools的軟件包。
6.將源端服務器中的PV driver Tools或者UVP VMTools軟件包同步至目的端服務器,并執行7。
7.根據3中查詢到的目的端服務器虛擬化類型,在目的端服務器中安裝相應的驅動。
說明
若目的端服務器是KVM虛擬化類型,則需要安裝UVP VMTools。
若目的端服務器是XEN虛擬化類型,則需要安裝PV driver。
如何解決錯誤碼為sms.1113,提示目的虛擬機重新配置分區信息失敗問題?
問題描述
目的端啟動失敗,提示“sms.1113目的虛擬機重新配置分區信息失敗”。
問題分析
由于網絡波動,命令獲取超時,導致啟動目的端失敗。
解決方案
首先需要確認保證源端有足夠的帶寬網絡。然后先暫停該遷移任務,之后再重新啟動該任務。
遷移完成后,Windows系統的目的端服務器C盤的已用空間為什么會大于對應源端服務器C盤的已用空間?
問題描述
Windows場景中,當把源端服務器遷移到天翼云后,目的端服務器C盤的已用空間比對應源端服務器C盤的已用空間大至少1GB,而不是與源端服務器C盤的已用空間一致,這正常嗎?
問題分析
正常現象。您可通過以下步驟查看原因:
-
登錄源端服務器。
-
單擊“開始”菜單,選擇“控制面板-文件夾選項”。進入“文件夾選項”頁面。
-
選擇“查看”頁簽,在“高級設置”中進行如下操作。
- 取消勾選“隱藏受保護的操作系統文件(推薦)”。
- 選中“顯示隱藏的文件、文件夾和驅動器”。
-
登錄目的端服務器,并執行2~3。
-
對比源端服務器和目的端服務器“本地磁盤(C:)”中虛擬內存文件“
pagefile.sys”的大小。可以看到目的端服務器中“pagefile.sys”文件的大小大于源端服務器中“pagefile.sys”文件的大小。其中,目的端服務器“pagefile.sys”文件大小-源端服務器“pagefile.sys”文件大小=目的端服務器C盤的已用空間大小-源端服務器C盤的已用空間大小。 -
在目的端服務器中,單擊“開始”菜單。
-
選擇“控制面板 > 系統 > 高級系統設置”。進入“系統屬性”頁面。
-
在“高級”頁簽中,單擊“性能”區域框中的“設置”。進入“性能選項”頁面。
-
在“高級”頁簽中,單擊“虛擬內存”區域框中的“更改”。進入“虛擬內存”頁面。可以看到目的端服務器使用“自動管理所有驅動器的分頁文件大小”。即目的端服務器中虛擬內存文件“
pagefile.sys”的大小等于目的端服務器“安裝內存(RAM)”的大小。當目的端服務器和源端服務器“安裝內存(RAM)”的大小不一致時,就會導致目的端服務器和源端服務器的C盤已用空間不一致。
遷移完成后,如何卸載源端和目的端服務器中的SMS-Agent?
Windows系統
- 方法一:
- 登錄待卸載SMS-Agent的服務器。
- 單擊“開始”菜單,選擇“所有程序”。
- 在“所有程序”中單擊“SMS-Agent”文件夾。
- 單擊“SMS-Agent”文件里的“Uninstall”。
- 在彈出的“SMS-Agent-1.0.0解除安裝”對話框中單擊“是”。
- 方法二:
- 登錄待卸載SMS-Agent的服務器。
- 單擊“開始”菜單,選擇“計算機”。
- 在“計算機”中,選擇“本地磁盤(C:) > Program Files (x86) > SMS-Agent”目錄。
- 雙擊“Uninstall.exe”。
- 在彈出的“SMS-Agent-1.0.0解除安裝”對話框中單擊“是”。
Linux系統
- 以root用戶登錄待卸載SMS-Agent的服務器。
- 進入SMS-Agent的安裝目錄。
- 執行命令
./shutdown.sh,停止運行SMS-Agent。 - 執行命令
cd ..,返回上一級目錄。 - 執行命令
rm -rf SMS-Agent,刪除SMS-Agent的安裝目錄。
遷移完成后,如何配置yum源?
阿里云主機遷移到天翼云后,因阿里云ECS使用的yum源地址為內網解析地址,不在阿里云內網的ECS無法正常使用原yum源更新軟件包,現需將yum源更新為天翼云yum鏡像源。請獲取天翼云內網DNS地址,并完成配置天翼云提供的內網DNS服務器地址。
操作步驟
-
以root用戶登錄彈性云服務器。
-
執行以下命令,備份CentOS-Base.repo文件。
mkdir -p/etc/yum.repos.d/repo_bak/ mv /etc/yum.repos.d/*.repo /etc/yum.repos.d/repo_bak/ -
使用
curl命令下載對應版本的CentOS-Base.repo文件,并將其放入/etc/yum.repos.d/目錄。 -
執行
yum clean all命令,清除原yum緩存。 -
執行
yum makecache命令,生成緩存。
為什么遷移完成后,源端與目的端文件大小不一致?
問題描述
- 遷移完成后,目的端的磁盤分區已使用大小與源端不一致,相差比較大。
- 遷移完成后,目的端文件大小與源端文件大小不一致。
問題原因
當源端存在空洞文件時,遷移后目的端的文件大小可能比源端要小,這是因為Rsync傳輸空洞文件時,會自動處理空洞文件。當數據塊所有字節都為0時,并不會寫入磁盤,而是會生成一個空洞,這樣目的端文件的實際大小就可能比源端的要小。
說明空洞文件:在UNIX文件操作中,文件位移量可以大于文件的當前長度,在這種情況下,對該文件的下一次寫將延長該文件,并在文件中構成一個空洞,這一點是允許的。它的原理是以簡短的信息(元數據)表示空數據塊,而不是在在磁盤上占用實際空間來存儲空數據塊。只有真實(非空)的數據塊會按原樣寫入磁盤。
操作步驟
-
查看源端文件的大小及實際占用磁盤空間,以
/tmp/test-data.img文件為例。- 執行
ll /tmp/test-data.img命令,查看/tmp/test-data.img文件大小。 - 執行
du -sh /tmp/test-data.img命令,查看/tmp/test-data.img實際占用磁盤空間大小
- 執行
-
遷移完成后,查看目的端對應文件大小,可以看出遷移完成后磁盤占用空間變小了。
-
分別在源端和目的端執行命令
sha256sum /tmp/test-data.img,計算文件的sha256值,以此來判斷文件內容是否一致。當源端與目的端文件的sha256值相同時,說明文件是一致的。
為什么Windows系統遷移完成后,目的端只能看到系統盤?
當源端服務器的磁盤策略為共享磁盤脫機或者離線模式時,遷移后會導致數據盤處于離線狀態。
解決方案
- 遷移完成后,如果后續不再進行同步操作,請直接在目的端服務器進行修改。
- 遷移完成后,如果還需要進行同步操作,請在源端服務器進行修改,修改后進行同步操作。
Windows遷移后無法上網
問題描述
Windows遷移成功后無法連接網絡,提示“sms.5603Windows遷移后無法上網”。
問題分析
該問題可能是如下原因導致:
- 網絡適配器驅動存在異常。
- 網絡配置錯誤。
解決方案
- 網絡適配器驅動存在異常。
- 在設備管理器中尋找是否有異常的網絡設備,使用自動搜索更新驅動程序軟件更新驅動 , 然后重啟目的端服務器。
- 如果自動更新之后仍然不能上網,嘗試先禁用該驅動,再重新啟用該驅動,然后重啟目的端服務器。
- 如果進行上述操作后仍然不能上網,請找一臺和目的端服務器在同一可用區可以上網的臨時服務器,以掛載的方式將目的端服務器的一塊數據盤掛載到臨時服務器上。
- 在臨時服務器,下載vmtools工具安裝包到目的端數據盤中(不要安裝)。
- 將該數據盤掛載回目的端服務器,然后登錄目的端服務器找到該數據盤中的vmtools工具安裝包進行安裝。
- 最后重啟目的端服務器。
- 網絡配置錯誤。
1.在 cmd中執行 ipconfig,查看內網IP與ECS控制臺的內網IP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可能設置了靜態IP,請修改為DHCP方式獲取IP地址。
2.ping EIP可以ping通,外網域名無法ping通。請調整DNS配置。
如何解決Windows服務器遷移完成后目的端啟動進入恢復頁面?
問題描述
Windows遷移完成后,目的端啟動開機進入恢復頁面,提示“SMS.5605 遷移完成后目的端啟動進入恢復頁面”。
問題分析
關鍵啟動文件存在問題。
解決方案
使用 bcdboot命令進行修復。
- 關閉目的端虛擬機,并卸載其系統盤,同時為該系統盤制作一個快照。
- 購買一臺臨時的按需的Windows服務器(1核2G 40GB系統盤即可),該服務器region以及可用區需要和目的端保持一致。
- 將目的端的系統盤掛載到臨時服務器作為數據盤。
- 在臨時服務器中以管理員命令運行
cmd。執行:bcdboot e:\windows /s d:,其中e:\windows代表目的端的系統盤所在路徑,d:代表目的端的啟動盤所在路徑。 - 執行命令后將磁盤卸載,然后掛載回目的端服務器,刷新幾次頁面后開機,然后檢查是否能正常啟動。
- 如果系統還是不能正常啟動,請使用之前制作的快照回滾,然后請聯系技術支持。
如何解決/boot分區掛載了xfs文件系統卷引起的grub問題?
問題現象
源端主機為Centos7.1系統,其中 /boot分區掛載了xfs文件系統卷,遷移至天翼云后,目的端啟動失敗,錯誤提示如下:

問題分析
該問題是由于 /boot分區掛載了xfs文件系統卷引發的grub問題。
解決方案
- 方案一
將目的端系統盤卸載下來掛載到其他Linux主機(例如:CentOS7.6,如果源端系統版本高于CentOS7.6,建議掛載到對應源端版本或更高版本的系統),并進行 mount操作,成功 mount之后再 umount卸載該磁盤,然后掛載回原目的端。
- 方案二
在源端編輯grub安裝腳本文件:SMS-Agent/agent/linux/resources/shell/install_grub.sh,找到 install_grub2函數,添加下圖紅色圈住的兩行代碼,然后啟動agent并開始遷移
如何解決創建虛擬機失敗?
問題描述
在遷移過程中創建目的端主機失敗,提示“sms.0601創建虛擬機失敗,失敗原因:xxx”。
問題分析
導致虛擬機創建失敗的原因比較多,具體原因參考失敗提示。通常以下原因都可導致虛擬機創建失敗:
- 賬戶余額不足。
- 配額不足。
- 請求的可用區不可用。
解決方案
- 賬戶余額不足。
檢查賬戶余額是否大于100元、預算是否充足。如果不足請充值或提高預算后重試。
- 配額不足。
檢查相關配額是否達到限制,如果達到限制請申請提高配額或者刪掉無用資源釋放配額。
- 請求的可用區不可用。
刪除目的端配置,重新創建任務,創建任務時選擇其他可用區。
無法執行“開始”或“啟動目的端”操作
1、無法執行“開始”操作,請檢查賬戶余額是否不足100元,如果是請充值后重試。
2、無法執行“啟動目的端”操作,請檢查賬戶余額是否不足100元,如果是請充值后重試。
也有可能是在目的端配置時,沒有選擇“持續同步”,遷移完成后,無需手動執行“啟動目的端”,系統會自動“啟動目的端”,結束流程。
MySQL數據庫遷移后無法啟動
問題描述
遷移后MySQL數據庫無法正常啟動或短暫啟動后又退出。

問題分析
該問題是因為源端MySQL數據庫沒有停止服務,導致目的端數據庫相關文件不匹配所引起的。
解決方案
適當時間,停止源端MySql數據庫服務的所有業務,再重新同步一次。
SELinux配置錯誤,無法進入系統
問題描述
遷移成功后,系統啟動時卡住,無法進入系統,頁面提示“SELinux targeted”。
問題分析
該問題可能是SELinux配置錯誤導致,可以禁用SELinux后重試。
解決方案
- 找一臺和目的端服務器在同一可用區可以上網的臨時服務器,以掛載的方式將目的端服務器的系統盤掛載到臨時服務器上。
- 將目的端系統盤相關分區掛載到該臨時服務器上。
- 在臨時服務器找到目的端系統盤的SELinux配置文件,設置SELinux=Disabled。
注意請勿修改臨時服務器的SELinux配置文件。
- 將臨時服務器上的目的端系統盤以及相關分區掛載回目的端服務器后重新啟動。
遷移完成后,目的端服務器存在源端云服務商相關服務的Agent插件
主機遷移是整機遷移,會把源端磁盤數據和服務配置一起遷移到目的端服務器。
例如:源端云服務商的Agent插件部署在源端服務器磁盤中,并配置為開機自動啟動。遷移完成后,源端云服務商的Agent插件會存在于目的端服務器,并且保留配置為開機自動啟動。
您可以在目的端自行刪除卸載相關插件或修改相關配置。主機遷移服務只保證遷移前后數據的一致性,業務相關配置需要您自行修改。
Windows 64位操作系統遷移后,系統識別的可用安裝內存(RAM)小于實際內存
問題描述
Windows 64位操作系統遷移后,系統識別的可用安裝內存(RAM)小于實際內存。例如:系統識別的可用安裝內存為2 GB,實際安裝內存應為32 GB。
問題分析
可能設置了系統最大內存。
解決方案
- 在鍵盤上按Win+R組合鍵,打開“運行”窗口,輸入“
msconfig”,單擊“確定”,彈出系統配置窗口。 - 單擊“引導”選項卡,單擊“高級選項”,彈出引導高級選項窗口。
- 查看“最大內存”是否被勾選并設置了數值。如果被勾選,則去除勾選,單擊“確定”,關閉引導高級選項窗口。
- 單擊“確定”,關閉系統配置窗口,重啟計算機。
啟動目的端失敗,提示“對目的服務器重新建立引導失敗”
問題描述
啟動目的端時失敗,錯誤碼:SMS.3103,提示遷移失敗原因“對目的服務器重新建立引導失敗”。
問題分析
啟動目的端后,系統會重新安裝目的端Grub,在安裝過程中出現問題時會提示該錯誤碼。可能的原因:缺少安裝Grub的關鍵文件。比如:缺少 /usr/lib/grub/i386-pc下的 normal.mod文件等。
說明遷移失敗原因可能會提示其他原因,比如:readlink命令未找到。請查看源端SmsAgent_Error.log文件是否有i386-pc字段,如果有,則是缺少i386-pc文件夾導致。
解決方案
- 下發一臺與目的端服務器在同一地區、同一可用區且系統相同的臨時服務器。
- 將目的端服務器的系統盤掛載到臨時服務器vdb磁盤,并進行
mount操作。 - 將臨時服務器的
/usr/lib/grub/i386-pc文件夾整體拷貝,放到目的端系統盤對應目錄下,覆蓋原有的i386-pc文件夾。 - 將目的端系統盤從臨時服務器上卸載,最后掛載回目的端服務器。
- 重啟目的端服務器進行驗證。
遷移完成后,“刪除目的端配置”和“刪除”此服務器是否會影響源端和目的端服務器?
遷移完成后,目的端服務器業務、數據均驗證正常,并且不再有同步計劃,即可選擇“刪除目的端配置”和“刪除”此服務器,刪除后不對源端和目的端服務器有任何影響。
注意
刪除目的端配置后,服務器列表會保留遷移任務,但目的端信息會被清除,無法進行同步。可以重新設置目的端,將源端所有數據重新遷移。
刪除此服務器后,服務器列表中的遷移任務會被刪除。重啟源端遷移Agent可在主機遷移服務的服務器列表中生成新的遷移任務。
Windows系統遷移完成,啟動/登錄系統后出現藍屏并重啟
問題描述
Windows系統遷移完成后,可以啟動/登錄系統,但是不一會就出現藍屏,然后重啟。
問題分析
可能是殺毒軟件沖突。
解決方案
- 通過安全模式進入系統,如果能夠進入系統,則排除系統驅動問題,進行步驟2。
- 排查是否安裝了殺毒軟件(如sophos、卡巴斯基等殺毒軟件)。
如果安裝了殺毒軟件,可以按照以下任意一種方式解決。
- 方式一
下發一臺同區域、同可用區的臨時服務器,將目的端服務器系統盤掛載到臨時服務器,搜索并刪除所有殺毒軟件相關的安裝目錄、注冊表和啟動項等。將目的端服務器系統盤掛載回目的端服務器,多次重啟系統,確認系統不再出現藍屏重啟。
- 方式二
在源端卸載殺毒軟件后進行同步操作。部分殺毒軟件需要聯系其供應商卸載。多次重啟系統,確認系統不再出現藍屏重啟。
Windows遷移后無法啟動,KVM驅動或注冊表缺失
問題描述
Windows遷移完成后,目的端無法啟動,采用安全模式也無法啟動。
問題分析
該問題可能是因為KVM驅動或KVM相關注冊表缺失導致的。
解決方案
- 方案一
- 下發一臺同區域、同可用區的臨時服務器,將目的端系統盤掛載到臨時服務器。
- 檢查驅動:
- 檢查目的端系統盤
Windows\System32\drivers目錄下是否有viostor.sys文件和vioscsi.sys文件。 - 檢查目的端系統盤
Windows\System32\CatRoot目錄下是否有viostor.cat文件和vioscsi.cat文件。 - 檢查目的端系統盤
Windows\INF目錄下是否有viostor.inf文件和vioscsi.inf文件。以上文件缺失任何一個,請下載安裝UVP VMTools升級包,找到對應的文件拷貝到目的端系統盤對應目錄下。
- 檢查目的端系統盤
- 檢查注冊表,如果注冊表不存在,參考臨時服務器,將缺失的兩項注冊表手動添加。
說明
在Windows管理工具中,打開注冊表編輯器,單擊左側導航樹“HKEY_LOCAL_MACHINE”。
單擊菜單欄文件>加載配置單元,找到目的端系統盤的注冊表(C:\Windows\System32\config\SYSTEM),將SYSTEM文件名改為p2v。
檢查:p2v/ControlSet001/services/viostor,p2v/ControlSet001/services/vioscsi兩項注冊表是否存在。
- 將臨時服務器關機,將目的端系統盤掛載回目的端服務器,重啟系統。
- 方案二
源端服務器安裝UVP VMTools后進行同步操作。源端服務器安裝UVP VMTools后,不要重啟源端系統,否則無法同步。
首次全量遷移完成后,修改源端服務器密碼,執行同步操作會同步修改后的源端密碼嗎?
主機遷移服務首次全量遷移會遷移源端服務器密碼。如果在全量遷移完成后修改源端服務器密碼,Windows操作系統,將無法進行同步操作;Linux操作系統,可以執行同步操作,但不會同步修改后的密碼。
注意
源端服務器修改密碼后,需要重啟服務器才能生效。
Windows操作系統,首次全量遷移完成后,重啟源端服務器或Agent都將與SMS控制臺斷開連接,無法進行同步操作,需要刪除原有任務,重新創建遷移任務并再次進行全量遷移。
Linux操作系統,首次全量遷移完成后,重啟源端服務器或Agent可以進行同步操作,但是不會同步修改后的源端密碼到目的端。
遷移完成后,如果目的端需要重置密碼,請在控制臺重置彈性云服務器密碼。
如果一鍵式重置密碼失效,請安裝一鍵式重置密碼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