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rverless容器引擎支持使用天翼云云硬盤存儲卷。當前cstor-csi插件支持使用云盤動態存儲卷和靜態存儲卷,通過將云硬盤存儲卷掛載到容器指定目錄下,以實現數據持久化需求。
云硬盤掛載可以實現當容器在同一可用區內進行遷移時,掛載的云硬盤也將隨之遷移。
通過云硬盤掛載,可以將遠端存儲系統中的數據直接映射到容器中,即使容器被刪除,數據卷中的數據仍然會保存在存儲系統中,從而確保數據的安全和持久性。
使用限制
共享存儲
如果選擇非共享盤存儲,則同時只能被一個節點掛載,訪問模式不能為ReadWriteMany;如果選擇共享盤存儲,則可以被多個節點掛載,卷模式僅支持塊設備(Block),不能為文件系統(Filesystem)。
卷模式與訪問模式
卷模式 | 訪問模式 |
|---|---|
Block | ReadWriteOnce/ReadWriteMany/ReadOnlyMany |
Filesystem | ReadWriteOnce |
跨可用區
非共享盤不支持跨可用區掛載。當Pod重建時,會重新掛載原云盤。若由于其他限制無法調度到原可用區,則Pod將會處于Pending狀態。
容量
單個數據盤最小容量10GB,最大容量為32TB,最小擴容容量為1GB,擴容步長為1GB。
掛載數量
單個節點最多允許掛載8個數據盤,如果需要更多,可以通過提工單方式將上限提到22個。
磁盤模式
當前僅支持云硬盤磁盤模式為VBD。
云盤加密
當前暫不支持使用加密盤。
與ECS掛載關系
極速型SSD云硬盤僅支持掛載至vCPU數量至少為16且為6代以上的通用計算增強型和內存優化型云主機,并且一臺云主機只允許掛載最多3塊極速型SSD云硬盤。
掛載應用類型
推薦使用有狀態應用通過PVC模版方式掛載使用云盤。
無狀態應用掛載使用云盤有諸多限制,比如當選擇卷模式為Filesystem的存儲卷時,無法為每個Pod配置獨立的存儲卷,所以要求Replica需要配置為1或者保證Pod均調度到同一節點上。此外,由于Deployment的升級策略,重啟Pod時新的Pod可能一直無法掛載,故不推薦使用。
應用參數配置
創建工作負載時,如果配置了securityContext.fsgroup參數,kubelet在存儲卷掛載完成后會執行chmod和chown操作,導致掛載時間延長。
性能規格
云硬盤性能的指標有很多種,例如IOPS,吞吐量,讀寫時延:
IOPS:云硬盤每秒進行讀寫的操作次數,可以細分到單盤最大IOPS,基線IOPS,IOPS突發上限等等。
吞吐量:云硬盤每秒成功傳送的數據量,即讀取和寫入的數據量,一般會衡量云硬盤最大吞吐量,每GB云硬盤的吞吐量。
讀寫時延:云硬盤處理一個讀寫IO需要的時間。
各類型云硬盤的性能比較詳見:云硬盤性能介紹。
使用場景
根據業務需求,云硬盤類型的存儲常見以下使用場景:
使用云盤動態存儲卷:即用戶無需預先創建云硬盤和PV,只需創建PVC時指定存儲類(StorageClass),存儲插件cstor-csi就會自動創建云盤實例及對應PV資源,推薦使用。
使用云盤靜態存儲卷:即用戶預先創建云盤實例,并創建對應的PV資源。之后在創建PVC時選擇已有PV進行掛載。適用于已有可用的底層存儲或底層存儲需要包周期的場景。
有狀態負載掛載云盤:支持有狀態負載通過PVC模版的方式,實現為每一個Pod關聯一個獨有的PVC及PV,當Pod被重新調度后,仍然能夠根據該PVC名稱掛載原有的數據。
計費說明
關于云硬盤的計費詳情,請參見:云硬盤計費說明。
說明
通過存儲插件動態創建的云盤實例,默認計費模式為按需訂購,不支持包年包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