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略背景:數據爆炸與行業需求升級
隨著 5G、物聯網和 AI 技術的普及,全球數據量預計在 2025 年突破 175ZB,企業對存儲的需求從 “容量擴展” 轉向 “智能、安全、高效”。天翼云洞察到三大趨勢:
- 邊緣計算崛起:實時數據處理需求激增,如工業質檢需在毫秒級完成缺陷識別。
- 混合云普及:企業需要統一管理公有云、私有云和邊緣存儲資源。
- 數據安全合規:醫療、金融等行業對數據隱私和合規性要求嚴苛。
面對這些挑戰,天翼云提出 “云管端” 戰略,通過云服務(存儲資源池)、管理平臺(統一調度)和終端設備(邊緣節點)的協同,構建彈性、安全、智能的存儲生態。
二、核心架構:云管端協同的技術基石
天翼云 “云管端” 戰略的核心是 **“一朵云、一張網、一個平臺”** 的架構設計:
- 云:彈性存儲資源池
- 提供對象存儲(EB 級容量)、塊存儲(百萬級 IOPS)和文件存儲(亞毫秒時延),支持按需擴展。
- 案例:某醫療影像系統通過天翼云對象存儲,將冷數據存儲成本降低 70%。
- 管:智能調度與管理
- 自研 “息壤” 算力分發平臺,實現跨區域資源統一調度,時延優化至 500 毫秒以內。
- 技術亮點:AI 驅動的資源預測算法,自動平衡負荷,減少人工干預。
- 端:邊緣計算節點
- 部署淺邊緣(ECX 智能邊緣云)、深邊緣(iStack 邊緣一體機)和最邊緣(iBox 邊緣盒子),覆蓋工廠、門店、交通樞紐等場景。
- 應用:某高速公路收費站通過邊緣節點實現 “無感通行”,車牌識別和扣費流程在 500 毫秒內完成。
三、技術創新:突破行業瓶頸
天翼云在 “云管端” 戰略下實現了多項技術突破:
- 分布式存儲技術
- 自研 LAVA 存儲引擎,支持云硬盤 XSSD 百萬級 IOPS,滿足 AI 訓練和游戲渲染的高性能需求。
- 技術指標:數據持久性 99.9999999999%,服務可用性 99.995%。
- 邊緣計算與 AI 融合
- 邊緣 AI 盒子集成昇騰芯片,支持本地化模型推理,響應速度提升 20 倍。
- 案例:某汽車工廠通過邊緣 AI 質檢,缺陷識別準確率達 99.995%,誤檢率降低 80%。
- 節能存儲技術
- 云盤采用清潔能源數據中心,耗電降低 30%,年減碳量相當于種植 12 萬棵樹。
- 技術細節:智能數據壓縮算法使圖片體積減少 26%,視頻播放減碳 390 克 / 次。
四、行業實踐:標桿案例解析
天翼云 “云管端” 戰略在多個行業落地并取得顯著成效:
- 醫療:影像云歸檔與備份
- 某三甲醫療通過天翼云對象存儲,實現影像數據跨科室共享,調閱速度提升 5 倍。
- 成本優化:低頻存儲和歸檔存儲使冷數據成本降低 60%。
- 制造:工業互聯網平臺
- 某汽車企業部署邊緣一體機,實時采集生產線數據,設備故障率下降 40%。
- 效率提升:AI 預測性維護減少停機時間,產能提高 15%。
- 政務:智慧城市大腦
- 某城市通過天翼云分布式云架構,整合交通、能源、安防數據,決策響應速度提升 30%。
- 安全保障:量子加密技術確保政務數據傳輸零泄露。
五、未來展望:構建存儲新生態
天翼云將從三方面持續創新:
- 技術融合
- 量子存儲:探索量子疊加特性在數據加密和并行處理中的應用。
- 6G 預研:研究太赫茲通信與邊緣計算的協同,實現微秒級時延。
- 生態開放
- 與硬件廠商合作推出定制化邊緣設備,降低企業上云門檻。
- 開源社區:貢獻分布式存儲和邊緣計算技術,推動行業標準制定。
- 全球布局
- 境內建設節點,提供本地化存儲服務。
- 參與標準制定,提升云存儲技術的全球影響力。
結語
天翼云通過 “云管端” 戰略,實現了從 “存儲服務提供商” 到 “行業數字化轉型賦能者” 的跨越。其核心在于技術創新、生態協同和場景深耕,為企業提供了高效、安全、智能的存儲解決方案。未來,隨著邊緣計算、AI 和量子技術的融合,天翼云將繼續引領云存儲行業的變革,助力數字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