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異地多活
"異地多活"是一種分布式系統架構的設計理念,它主要指的是在不同的地理位置部署多套相同的生產系統,這些系統都是實時對外提供服務的。這樣做的核心目的是為了提高系統的可用性、容災能力和彈性。
二、異地多活特點
- 地理分布:系統分布在多個地理位置,通常相隔較遠,以減少自然災害、地區性網絡故障等對服務的影響。
- 數據同步:各個站點間需要實時數據同步,確保每個站點上的數據盡量是最新的,并實現最終一致性。
- 負載均衡:通過負載均衡技術,在用戶訪問時智能分配請求到各個站點,保證資源的有效利用,避免長距離調用。
- 故障切換與恢復:任何一個站點發生故障時,能夠快速自動或手動將流量切換到其他正常運行的站點,且在故障修復后能夠平滑地切回,實現業務不中斷或最小中斷。
- 服務自治:每個站點都是相對獨立的服務單元,擁有閉環的業務服務能力,跨機房服務調用盡量避免使用且不影響核心業務流程。
三、異地多活挑戰
-
數據一致性:異地多活需要在多個中心下維護數據的一致性。這需要保證非常好的數據實時同步,對穩定性和延遲有較高要求。
-
運維復雜度:多活架構增加了系統的復雜性,包括但不限于監控、故障轉移、容量規劃、數據分片、服務治理等方面。
-
業務閉環:原有的單中心業務邏輯可能不適應多活架構,需要對業務代碼進行改造,以支持跨數據中心的事務處理、數據路由、負載均衡等。
-
容災與故障恢復:雖然多活架構提高了系統的容災能力,但同時也帶來了更復雜的容災設計和故障切換機制的挑戰,確保在任何數據中心發生故障時,服務能無縫切換而不影響用戶。
四、后續
1、異地多活 - 業務閉環的基本原則(2)
2、異地多活 - 數據層同步方案探究(3)
3、異地多活 - 業務改造與特例(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