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主機市場洗牌加速天翼云異軍突起
2014-05-13
近年來,隨著國家政策扶持力度的持續加大,以及產業環境的不斷發展、完善,云計算在中國各領域應用的落地速度明顯加速。其中,云主機作為云計算產業基礎且重要的組成部分,近兩年更是取得了大跨步式發展。與多數行業一樣,欣欣向榮的市場背后永遠伴隨著激烈的競爭。當前,中國云主機市場呈現出了“百家爭鳴”的競爭態勢,運營商、互聯網公司、傳統主機服務商、數據中心廠商等各方勢力正“各抱地勢”加緊角逐。未來幾年,中國云主機市場會進入全面洗牌期,大浪淘沙后,市場中的多朵云,最后將只剩下少數幾朵云。
在當前云主機市場的眾多角逐者中,互聯網公司是露臉最多的,其中摻雜著各種高調宣傳和口水仗鬧劇。而最容易被大家忽視的,是一向低調的運營商陣營,特別是其中的代表:中國電信天翼云。近日有分析師撰文稱,未來中國云主機市場將形成“1+N”的格局,其中的“1”指的便是中國電信天翼云,并且稱天翼云“1”路領先的趨勢將越來越明顯。無獨有偶,為了更深入地與朋友們交流云主機產品采購技巧,我們日前針對天翼云、騰訊云、阿里云、華為云等十余家云主機產品進行了測評,結果天翼云也“出乎意料”地排名第一,在帶寬、硬盤I/O性能、操作體驗等關鍵指標上均領先于其它廠商,儼然已成為中國云主機市場的領軍者之一。
云主機市場洗牌加速 四大陣營初步形成
在云主機市場激烈的競爭角逐中,毫無疑問將有大批中小玩家掉隊,被大玩家輾壓出局或整合并購。自去年以來,我們可以看到,云主機市場已開始出現倒閉、轉型和抱團取暖的現象,這預示著該市場已經進入加速洗牌期,一個較為明朗的格局即將形成。發展至今日,中國云主機市場的主要玩家已然形成了四大陣營:運營商陣營、互聯網公司陣營、傳統主機服務商陣營以及數據中心運營商陣營。
說到運營商陣營,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說的便是中國三大電信運營商:中國電信、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對應的云計算品牌分別是天翼云、大云和沃云。這一陣營有兩大優勢是其它陣營廠商不具備的:第一,它們都是“國家隊”成員,在履行中國云計算發展戰略方面,擁有無可比擬的政策優勢;第二,它們都是中國IDC的源頭,擁有天然的帶寬和機房等資源優勢。互聯網公司陣營的玩家大家都比較熟悉,如阿里云、盛大云和騰訊云等,這些云服務商的業務模式與亞馬遜AWS服務類似,均依托于各自龐大的業務(電子商務、游戲等),為各自平臺用戶提供相應的云服務。傳統主機服務商陣營的廠商包括新網、萬網和西部數碼等,這類服務商擁有IDC運營經驗、技術優勢和一定的機房帶寬資源,其優勢是能提供從域名注冊、空間租用到運營托管的一站式服務。數據中心陣營的廠商有光環新網、鵬博士等,它們希望借助云計算浪潮,“云化”它們的IDC資源,優勢是擁有較為豐富的主機資源和固定客戶。
在這四大陣營中,運營商陣營一直以提供“管道”著稱,而云主機作為云計算的最底層,我們不妨也把它理解成中國云計算產業騰飛的“管道”.正因為如此,運營商來做這件事,可謂駕輕就熟。眾所周知,在運營商陣營中,中國電信的固網是做得最好的,其寬帶資源的領先優勢十分明顯。事實上,中國電信也非常善于利用這一優勢,在三大運營商中,中國電信是最早發布云戰略、最早開發云產品、最早推出了公有云服務的。經過兩年多的發展,天翼云已經成為運營商陣營的領頭羊,因此,代表運營商陣營角逐云主機市場前幾把交椅的,非中國電信天翼云莫屬。
“第三方平臺”優勢日漸突出 運營商陣營有望勝出
互聯網行業一直流傳著這樣的說法,“騰訊做不好電商,阿里做不好社交,百度做不好搜索之外的東西。”現實情況也差不多,原因何在?在筆者看來,在于“企業基因”!企業基因決定了一家公司必須在自己最擅長、最為人信賴的領域發力,才能得到市場和用戶的認可。在云主機市場,筆者認為未來四大陣營最有可能勝出的是運營商陣營,因為它們的基因決定了它們是真正意義上的基礎設施提供商、是完全中立的“第三方平臺”,與客戶不存在利益之爭,能夠被最廣泛的用戶所接受和信任。
拿互聯網公司陣營來說,由于這些公司本身運營著大量業務,并且均在某一行業或數個行業處于壟斷地位,因此它們的云主機在適用范圍上存在天然的局限。出于數據安全考慮,有遠見的初創企業不太可能會選擇它們的服務。比如,做電子商務的企業,不太可能選擇阿里云,因為它們的業務與阿里存在競爭,選擇阿里云會有數據安全方面的隱憂;做游戲和社交的公司,不太可能選擇騰訊云,因為騰訊在游戲和社交領域處于主導地位,它不會容忍在這些地盤出現挑戰者--反過來說,初創企業也不會放心把數據交給騰訊去管理。再來考察傳統主機服務商陣營,雖然它們在一站式服務方面具備優勢,但其產品和服務都要依賴于運營商的基礎網絡,因此存在著諸多不確定性,從中長期發展來看,至少在價格方面不可能比運營商更有優勢。而數據中心陣營的廠商在服務方面存在天然的短板,因為它們一直扮演的是后臺支持,突然走到前臺來會面臨一系列問題。
云主機能否被傳統市場接受,關鍵在于能否通過構建優秀的云架構來更好地保障客戶數據的安全與穩定,而這其中,客戶數據安全的保障應是全方位的--不僅要提防無孔不入的網絡攻擊,也要確保這些數據不被運營平臺本身所利用。據了解,截止到目前,已有超過萬家客戶使用天翼云產品,行業覆蓋金融、教育、醫療、交通、政府、互聯網、網絡游戲等眾多領域,其中不乏百度、CCTV和搜狐等一大批優質客戶。天翼云能夠取得如此矚目的成績,充分證明了其“與世無爭”的第三方平臺特性得到了眾多客戶的認可。
當然,我這里說的第三方平臺不僅要具備“第三方”特質,也要配得上“大平臺”的稱謂,因為“云”十分強調規模經濟效應。綜合來看,能滿足這兩個條件的無疑只有電信運營商。第三方+大平臺,成就了電信運營商從事云主機業務的獨特優勢。早在2012年,中國電信便規劃了“4+2”的全網云資源布局戰略,這里的 4指的是四個大規模云資源池,分別部署在北京、上海、廣東和四川,可以滿足客戶應用承載、平臺構建等各種需求;2代表兩個大型的綠色云數據中心,坐落在內蒙古云基地和貴州云基地,南北兩大數據中心將互為備份。強大的基礎設施布局,輔以優秀的產品和服務,成就了今日天翼云從事云主機業務的獨特優勢。
新平臺新價格,天翼云樹立云主機行業新標桿
在我的觀察中,作為運營商陣營的代表,中國電信天翼云近兩年的發展的確配得上領頭羊之稱,在與其它三大陣營廠商的“較量”中,天翼云系列動作可圈可點。日前,繼去年在公有云市場推出上海、四川兩大資源池后,天翼云第三個公有云資源池--上海二期新資源池也整裝上線。據了解,新資源池不僅保持了原有高規格的I/O、CPU和帶寬等關鍵性能,還提供快照服務,后期還將逐步加入鏡像、負載均衡和VPC等功能,以提升用戶數據使用的安全性和多臺主機使用的穩定性。
對于云主機產品來說,I/O、內存、CPU等性能保障和帶寬的保障是最基本的要素。各種實測顯示,天翼云主機使用的處理器是英特爾 Xeon(至強) E7-4830 @ 2.13GHz (X2),該CPU運算能力優秀,性能在國內云主機服務商中處于領先地位,與國外高性能VPS處理器性能相比也不遜色。I/O方面,測試也顯示無論是吞吐量還是IOPS,天翼云都處于業界領先地位,其吞吐速度可與物理服務器速度基本持平,而在隨機IOPS能力這個指標上,天翼云主機甚至比常見的物理服務器性能還要高一些。而談到帶寬,中國電信在帶寬資源上擁有任何一家云計算廠商都無法比擬的天然優勢。上海二期新資源池位于中國電信上海骨干節點上,在帶寬穩定性、通達度,尤其是對海外用戶的網絡體驗上的優勢將尤為顯著。
兩年來,天翼云不僅在平臺建設上進行大力投入,在優惠促銷方面也頻頻發力,多次活動都可謂巨惠抄底,以實際行動引領和推動著中國云計算的普及浪潮。此次新平臺上線,得益于規模效應帶來的成本下降,天翼云啟用了全新的價格體系,在保持原有高主機性能指標的基礎上,進一步下調價格,讓利廣大消費者。新價格體系下,部分規格的云主機的降價幅度超過40%,入門級主機最低僅需40元,大大降低了云主機的準入門檻。業內人可能都知道,在國外,亞馬遜云服務會通過周期性主動降價來讓利消費者,其耗資10億打造的云計算平臺,是一般小公司無法企及的,能與之相抗衡的可能只有中國電信這樣有實力、且已讓我們看到明顯進步的企業。
除了持續提升平臺性能和頻頻推出普惠活動外,天翼云在服務上也不斷升級。今年3月,天翼云正式推出星級服務,主打7天免費試用、7天無條件退款、7X24小時售后支持、免費快速備案等可信服務。天翼云星級服務將會使更多中小企業、創業者、開發者在享受穩定高效云服務的基礎上更多地感受到了一些人性化的元素,同時也為后來者提供了試用體驗的機會,讓每一個天翼云用戶都能感受到天翼云品牌的背后的那份溫情。
小結:
中國云主機市場風起云涌,即將進入全面洗牌期。依托強大的電信運營商專業背景,天翼云主機不僅在產品性能、服務可靠性方面獨占鰲頭,而且通過一系列讓利消費者的市場活動,迅速降低了用戶體驗和使用云主機產品的門檻,真正為用戶帶來了穩定、安全和高性價比的云主機選擇,為中國云主機行業樹立了一道新標桿。相信在接下來的市場洗牌中,天翼云會充分發揮其“管道”運營商、第三方平臺等特質,進一步擴大領先優勢,幫助用戶實現利益最大化,推動中國云計算朝著像水和電一樣“價格可承受、可普遍獲取”的方向不斷前進。
以上文章由中國電信天翼云整理提供,了解更多云主機相關信息請訪問//www.daliq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