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云資源池可對外提供互聯網數據中心(IDC)機架、互聯網帶寬、中國電信下一代承載網/虛擬專網(CN2/VPN)和傳輸電路、云主機、云存儲、云桌面以及其它云業務,首批4座數據中心已正式投入運營,百度等互聯網公司成為入駐客戶,中國電信自身的全國IT系統也正逐步遷入其中。
服務能力不打折,云計算拼的就是服務
倍增的基礎資源能力,也給中國電信天翼云帶來服務上的壓力。針對這一問題,中國電信自有一套應對之道。
首先,內蒙古云基地作為中國電信最大的云數據中心基地,將通過雙路由多方向直接上聯北京、西安、武漢等互聯網骨干節點并提供大帶寬、高品質傳輸電路,提供高速的訪問體驗和高可靠的網絡。同時核心網絡設備采用雙點備份、全網冗余結構,從而確保內蒙古云基地互聯網可用率達到99.99%.
第二,在運營保障方面中國電信采用了“全網集中的專業化團隊+現場運營服務團隊”的模式。中國電信已經建立了專業化的云計算技術運營團隊,負責中國電信所有云計算節點的運行監控、數據分析、故障處理,保證了云計算平臺的穩定性,在內蒙古云基地將提供1000人的現場服務團隊,負責日常運維保障工作,并接受專業化云計算技術運營團隊的指揮,執行現場操作。通過“專業化運營管理”和“快速現場實施”的整合,內蒙古云基地可以為客戶提供一流的服務。
第三,中國電信已經建立了7*24小時的客服體系,通過客服電話、郵件、QQ、網站全天候受理客戶需求,并實現“首問負責制”管理,通過這些舉措保證了內蒙古云基地的客戶服務感知與本地服務完全一致。
第四,此次天翼云新上線的內蒙古資源池引入了兩項重量級創新技術:SDN(SoftwareDefinedNetwork)和VPC(VirtualPrivate Cloud)。眾所周知,傳統數據中心部署型中,網絡是制約云應用效率的最大瓶頸之一,主要表現在配置繁瑣、跨域或跨資源池資源共享困難,網絡多租戶化難以實現,而這此恰是當前用戶最需要的基本功能。如果不能解決這些問題,云業務的規模部署就步履維艱!另外,云主機用戶對IT系統效率、數據安全越來越關注,根據不同業務進行精細化部署成為趨勢,而傳統云主機網絡模型比較粗糙,已經不能滿足越來越復雜的運維需要。例如,傳統網絡不不允許創建子網,公網IP不可與云主機解綁,不支持訪問控制列表,不支持基于子網的負載均衡等等。
面對這些新挑戰,天翼云引入SDN和VPC可謂恰逢其時。SDN可以打破云資源池的網絡瓶頸,使天翼云具備高效網絡管理、網絡自動化部署、靈活組網、網絡資源服務化四大創新能力,實現業務的可定制、運維的可集中、能力的可開放和資源的可調度。而VPC則為用戶的精細化管理提供了有效支撐。VPC的引入,使用戶可以在天翼云中創建邏輯隔離的區域,用戶可根據業務需求定制網絡拓撲、部署云計算資源,實現安全、可靠的私有云環境的搭建。通過VPN安全隧道,還可實現VPC資源與企業側IT資源的無縫融合,幫用戶輕松完成混合云的搭建。
SDN和VPC是天翼云內蒙古云資源池的點睛之筆,也是其左右中國云計算市場格局的一把利劍。放眼當前云主機圈,能夠全面、深入引入這兩項技術的云主機供應商并不多,天翼云已經走在了前列。當前,中國云主機市場魚龍混雜,傳統IDC服務商、運營商、互聯網巨頭,軟硬件廠商等多方勢力紛紛加碼布局。不難預見,未來幾年云主機市場的競爭將空前激烈,而真正能活下來,并構建起核心競爭壁壘的,就是像天翼云這樣能夠在實戰中持續創新的云主機供應商。
挑戰不小,機遇同樣巨大。權威機構的數據統計,當前全球云計算業務也正處于高速發展階段,而中國又是增速最快的市場之一。從全球來看,近幾年云計算發展兇猛。到2017年全球復合增長率達到17%,中國云計算的市場復合增長率將高達26%.2013年我國云計算市場空間約為134億元人民幣,按此增率計算,到2017年我國云計算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372億元。
在中國市場,在各大云計算服務商的角逐中,中國電信由于擁有得天獨厚的寬帶資源和政企客戶優勢,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最為迅速,特別是內蒙古這樣的非發達地區的超大型資源池啟用,中國電信將越發享受到規模效應和成本節省帶來的巨大運營優勢,從而拉開與其它云服務廠商的差距,成為云計算市場真正的領先者。
推薦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