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譽而歸!天翼云榮獲第23屆中國IT用戶滿意度大會多項殊榮
2024-10-29
10月25日,2024第23屆中國IT用戶滿意度大會暨首屆工業產品滿意度交流會在北京舉行。現場揭曉“2024中國IT用戶滿意度征集結果”,天翼云憑借領先的產品技術、完善的客戶服務以及在IT行業中的卓越貢獻,榮獲多項殊榮。其中,天翼云State Cloud云計算品牌、"息壤"一體化智算服務體系、連接保護辦公輕量云AOne獲評用戶滿意度第一;云頂大模型營銷服一站式解決方案榮獲用戶首選品牌。會上,天翼云科技有限公司市場營銷部總經理王彥丹發表演講,分享天翼云踐行云智一體,實現智算能力全面升級,賦能千行百業高質量發展的創新舉措與實踐應用。
天翼云榮獲多項殊榮
伴隨生成式AI的崛起,傳統的云計算架構已無法適應智能時代的需求,打造面向新時代的服務體系和新型基礎設施成為行業發展剛需。天翼云作為云服務國家隊,歷經12年持續深耕,市場地位穩步提升,在云智一體趨勢下,通過構建領先的“息壤”一體化智算服務體系,以豐富的智算資源供給、強大的智算服務能力和開放的模型應用生態,加速各行業數智化轉型。
天翼云科技有限公司市場營銷部總經理 王彥丹
為滿足AI時代爆發的智能算力需求,天翼云在全國統一規劃布局,建設豐富、形態多樣的智算資源。天翼云在上海、北京建設萬卡池,這是全國最早建成并真正投產運行的兩個國產化、全液冷、單集群萬卡公共智算中心;圍繞AI產業集聚地區,天翼云規劃建設廣東、浙江、安徽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在內蒙古、貴州、寧夏等地建設智算中心,提供低成本、綠色算力;提供國內外主流的GPU、NPU算力方案,面向不同場景為用戶提供公有云、私有云、邊緣云等多種形態的算力服務。天翼云突破算網調度技術,打造算力互聯調度平臺,實現了基于算力標識和網關的算力統一接入,完成了“數隨算走,算隨數動”的算數網一體化調度,通過AI導引服務業務調度使算力簡便、易用,可服務于天翼云自營公共算力服務平臺、行業算力互聯網、城市算力互聯網等場景。
為保障客戶用好算力資源、提高模型訓練效率,天翼云打造了萬卡集群的平臺化能力和解決方案,保障客戶高效、便捷、穩定、安全使用智算服務。面向超大規模參數的基礎大模型開發訓練場景,“息壤”提供高效的異構計算能力,能夠破解大模型訓練推理中面臨的大算力、高性能、高穩定需求等挑戰,支持大模型高效長穩訓練。面向行業大模型訓推場景,“息壤”擁有一站式訓推服務能力,提供全棧工具鏈,用戶只需要通過選數據、選硬件和選模型三個步驟,即可實現大模型訓練與推理,顯著降低大模型應用創新開發門檻。
開放、合作、共贏的產業生態是推動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關鍵力量。天翼云率先發布AI云電腦,降低大眾使用AI的門檻,加速推進AI普惠化,目前天翼AI云電腦已接入多個主流通用大模型以及多個行業大模型,打造AI應用中心,創新推出多個場景化標桿應用。面對中文AI資源治理匱乏、技術門檻制約AI+應用落地等挑戰,天翼云上線魔樂(Modelers)開發者社區,聚合中文優質AI資源,孵化國產原生模型,加速伙伴商業閉環,促進AI賦能千行百業。
在生成式AI發展熱潮中,天翼云始終堅持先行先試,通過內部多個大模型的應用,實現了自身業務的降本提質增效,以此更好地賦能客戶開展各類智慧場景創新,保證了以切實好用的產品為用戶提供卓越的服務體驗。同時,天翼云努力踐行中國電信“云網融合”戰略,在渠道、產品、技術、運維、安全與服務等方面,為客戶提供橫縱一體、安全合規、使用便捷的差異化服務體驗。在服務機制方面,天翼云依托中國電信的體系優勢,采用總分協同、三級貫通的客戶服務保障機制,提供“在身邊”的屬地化服務,讓客戶更安心、更放心、更省心。
工業是立國之本、經濟發展的壓艙石。基于強大的國云算力底座和完善的客戶服務,天翼云廣泛賦能工業領域客戶業務創新,助推新型工業化高質量發展。在公有云領域,天翼云為某全球電氣化制造龍頭企業的中國工廠產線進行云電腦改造與替換,解決方案服務全國工廠,保障產線7*24小時不間斷運行。在云網融合領域,天翼云支撐某汽車零部件集團打造“云+5G+AI+數據”的“智慧工廠”,服務其多個工業應用。在算力管理領域,天翼云以“息壤”平臺整合某工業園區內外通算、智算和超算資源,對超過1,000P的異構算力資源進行統籌、調度、監控和運營運維。在智算服務領域,天翼云為某人工智能創新中心,打造云智訓推一體的科研基礎算力集群服務,支持科學研究與技術攻關,夯實科研AI4S智算底座。在AI應用領域,天翼云與國內領先的面料制造商合作,形成面向整個行業的AI應用,在提供廣泛服務的過程中,幫助行業生產效率實現全面提升。
人工智能已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作為數字中國建設主力軍,天翼云將不斷加大關鍵核心技術自主攻關,繼續深耕云智一體,把握人工智能發展機遇,積極探索人工智能技術深度應用,攜手產業各方合作伙伴共同開創智能化未來新篇,共贏AI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