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背景
塊空間使用的是iSCSI協議,因此在新建塊空間后需要使用iSCSI客戶端來連接塊空間。
本實踐是在centos 7上,具有免密sudo權限的普通用戶使用iSCSI客戶端連接天翼云媒體存儲塊空間,并且對其進行格式化的過程。
操作步驟
1.執行以下命令,安裝iSCSI客戶端。
sudo yum install -y iscsi-initiator-utils
sudo yum install -y device-mapper-multipath
當系統出現如下所示的更新完畢-作為依賴被升級-完畢的提示時,說明軟件安裝完成。
若已安裝過所需軟件,系統會提示對應的軟件包已安裝并且是最新版本無須任何處理。
2.配置iSCSI多路徑,具體步驟如下:
(1) 執行以下命令,生成配置文件/etc/multipath.conf。
mpathconf --enable --with_multipathd y
(2)執行以下命令,修改多路徑配置。
sudo vi /etc/multipath.conf
(3)添加如下內容。
defaults {
user_friendly_names yes
path_grouping_policy failover
failback immediate
no_path_retry fail
}
devices {
device {
vendor "LIO-ORG"
hardware_handler "1 alua"
path_grouping_policy "failover"
path_selector "queue-length 0"
failback 60
path_checker tur
prio alua
prio_args exclusive_pref_bit
fast_io_fail_tmo 25
no_path_retry queue
}
device {
vendor "CTyun"
path_grouping_policy "failover"
path_selector "queue-length 0"
failback 60
path_checker tur
prio_args exclusive_pref_bit
fast_io_fail_tmo 25
no_path_retry queue
}
}
(4)執行以下命令,進行服務重啟。
sudo systemctl restart multipathd
3.修改iSCSI Client的InitiatorName,具體步驟如下:
(1)運行以下命令。
sudo vi /etc/iscsi/initiatorname.iscsi
(2)將InitiatorName(下圖紅框內內容)修改為創建塊空間時填寫的CHAP iqn;具體可參考操作步驟【塊空間管理】查看所需掛載塊空間的CHAP iqn信息(圖中的例子為iqn.2099-01.com.client.cicd-testcy:230323)。
4.修改CHAP權限,具體步驟如下:
(1)運行以下命令。
sudo vi /etc/iscsi/iscsid.conf
(2)找到以下內容:
修改為下圖中內容,其中紅框內的username的等號后面填寫創建塊空間時設定的CHAP用戶(圖中的例子為testblockzd),password的等號后面填寫創建塊空間時設定的CHAP密鑰(圖中的例子為111111111111)。
5.連接塊空間,具體步驟如下:
(1)為確保連接順利,先執行 setenforce 0 命令臨時禁用防火墻。
(2)執行以下命令,重啟相關組件。
sudo systemctl restart iscsid
(3)執行以下命令增加iSCSI連接target,具體的targetname參數與portal參見塊空間信息中的targetIqn、網關地址與數據端口,具體查看步驟可見操作步驟【塊空間管理】。
sudo iscsiadm -m node --targetname=iqn.2018-10.com.redhat.iscsi-gw:iscsi-igw --portal=14.215.109.226:13260 --op=new
sudo iscsiadm -m node --targetname=iqn.2018-10.com.redhat.iscsi-gw:iscsi-igw --portal=14.215.109.226:23260 --op=new
(4)執行以下命令,進行登入操作。
sudo iscsiadm -m node -T iqn.2018-10.com.redhat.iscsi-gw:iscsi-igw -l
說明
(5)若系統出現以下提示表示登錄成功。
(6)可通過以下命令查看新增磁盤。
sudo lsscsi
sudo fdisk -l
sudo lsblk
sudo multipath -l
注意:
- 執行后會發現除了機器的原有磁盤外,還掛載了三個新的磁盤,一個是以/dev/mapper/開頭的磁盤,另外兩個是以/dev/sd開頭的磁盤,我們掛載的是前者,即是以/dev/mapper/的磁盤。
- 每次掛載,該磁盤后面的名字都可能不一樣。
- 如果你有多個塊空間使用了同一個iqn,每個塊在查看磁盤時均會看到一個以/dev/mapper/開頭的磁盤以及兩個以/dev/sd開頭的磁盤,請總是使用以/dev/mapper/開頭的磁盤來進行掛載。
(7)根據系統協議執行以下命令,進行磁盤格式化:
- xfs文件系統:
sudo mkfs.xfs /dev/mapper/mpatha
- ext4文件系統:
sudo mkfs.ext4 /dev/mapper/mpatha
注意 :可以根據實際需求選擇命令,將命令中“/dev/mapper/mpatha”部分改為步驟(6)中查找到的新增磁盤地址。
(8)執行以下命令,掛載到本地目錄。
sudo mount /dev/mapper/mpatha /mnt/iscsiMnt
注意:
- mount后第一部分為新增磁盤的實際地址。
- mount后第二部分為進行掛載的本地目錄地址。
- 可以通過mount -l命令查看是否掛載成功,若顯示信息中包含掛載信息則掛載成功,以上樣例對應的掛載信息如下,該樣例已成功掛載。
(9)執行以下命令,查看已連接的目標。
sudo iscsiadm -m session
6.如需斷開連接,則執行以下命令。
sudo iscsiadm -m node -T iqn.2018-10.com.redhat.iscsi-gw:iscsi-igw -u
7.執行以下命令,刪除所有記錄。
sudo iscsiadm -m node --targetname=iqn.2018-10.com.redhat.iscsi-gw:iscsi-igw --portal=14.215.109.226:13260 --op=delete
sudo iscsiadm -m node --targetname=iqn.2018-10.com.redhat.iscsi-gw:iscsi-igw --portal=14.215.109.226:23260 --op=delete
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