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在Linux云主機上安裝軟件的時候經常會遇到網絡不通或者網絡源失效的情況,如果這時候有系統對應的ISO文件,就可以比較方便地使用ISO入源。
包管理器
配置本地源需要先確認使用的是哪種包管理器,一般常用的包管理器有三種:yum、apt、zypper。
- 使用yum一般是RHEL-based系統:rhel、centos、euler、fedora
- 使用apt一般是debian、ubuntu
- 使用zypper一般是suse、opensuse
配置本地源
請根據操作系統類型分別參考yum的配置流程、apt的配置流程或者zypper的配置流程。
- yum的配置流程
1.將ISO文件上傳到云主機內部,并掛載至“/mnt”路徑。
mount XXX.iso /mnt
2.進入yum配置文件所在路徑“/etc/yum.repo.d”,將其他后綴名為“.repo”的文件進行備份,并且新建一個配置文件,例如“local.repo”。在“local.repo”中添加如下內容:
[rhel-local]
name=local
baseurl=file:///mnt
enabled=1
gpgcheck=0
說明
配置文件中指定的“/mnt”要和ISO掛載路徑一致。
3.清理yum。
yum clean all
4.重新生成緩存。
yum makecache
- apt的配置流程
1.將ISO文件上傳至云主機內部,并掛載至“/mnt”路徑。
mount XXX.iso /mnt
2.添加apt cdrom源。
apt-cdrom -m -d /mnt/ add
3.在配置文件中查看添加的源。
cat /etc/apt/sources.list
4.更新源。
apt-get update
- zypper的配置流程
1.將ISO文件上傳至云主機內部。
2.ISO入源。
sudo zypper addrepo iso:/?iso=/media/SOFTWARE/openSUSE-11.4-DVD-i586.iso DVDISO
其中,
“/media/SOFTWARE/openSUSE-11.4-DVD-i586.iso”為ISO文件所在位置。
“DVDISO”是這個源的別名。
3.查看源是否添加成功。
zypper repos
4.刷新源。
zypper refresh
示例
配置本地源中的步驟一般為通用步驟,操作系統實際的發行版略有差別,但是基本步驟都是要將源添加進去,并刷新。以下內容以CentOS 8.0為例,介紹添加本地源的方法。
- CentOS 8.0
1.將ISO掛載到“/mnt”路徑。
2.將“/etc/yum.repo.d”路徑的源文件,除了“CentOS-Media.repo”以外,全部重命名成后綴為“.bak”的文件,或者移動到別的目錄。
3.修改“CentOS-Media.repo”文件。
圖 102 修改“CentOS-Media.repo”文件

包含紅框中的六處修改點:
baseurl:配置為“file:///mnt/BaseOS”和“file:///mnt/AppStream”,“mnt”為ISO掛載目錄,注意刪除默認配置的多余的無效路徑,否則會導致checksum失敗。
gpgcheck改為0,即不檢查。
enabled改為1,使生效。
4.清理yum,并重新生成緩存。
yum clean all && yum makecac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