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字化轉型浪潮席卷千行百業的當下,云計算作為核心基礎設施,其安全性直接關系到業務的連續性與數據的價值。傳統的“邊界防御”與“外掛式”安全方案在面對日益隱蔽的APT攻擊、內部威脅以及復雜的供應鏈風險時,往往力不從心。云服務商亟需構建更深入、更主動、更可信的原生安全能力體系。天翼云基于對安全本質的深刻理解,將安全能力深度融入云基因,打造了以“內生式威脅檢測”與“區塊鏈審計鏈”為核心支柱的全鏈路可信驗證框架,為云上用戶構建起堅實的安全護盾。
一、 安全原生:從“附加”到“基因”的范式轉變
云原生安全的核心要義在于,安全能力不再是云臺的外掛組件,而是如同計算、存儲、網絡一樣,成為其與生俱來的、深度融合的基礎屬性。天翼云的安全原生架構體現在:
-
深度基礎設施集成: 安全能力(如入侵檢測引擎、微隔離策略執行點、數據加密模塊)直接構建在虛擬化層、容器編排層、存儲層等基礎設施核心位置,實現“無代理”或“輕代理”部署,極大降低資源開銷與管理復雜度,并確保安全策略的覆蓋無死角。
-
全局化數據視角: 原生安全架構能夠匯聚并關聯來自計算實例、網絡流量、存儲訪問、身份認證、臺操作日志等全棧數據,形成統一的、上下文豐富的安全數據湖。這為精準識別復雜威脅提供了關鍵的數據基礎。
-
自動化策略協同: 安全策略的生成、分發與執行高度自動化,并與云臺的資源編排、彈性伸縮、服務治理等能力深度聯動。例如,當檢測到異常工作負時,可自動觸發隔離或銷毀流程;新資源上線即自動應用預設安全基線策略。
二、 內生式威脅檢測:洞察云內“潛伏者”
區別于傳統依賴特征庫匹配的檢測方式,天翼云的內生式威脅檢測引擎聚焦于云環境特有的內部風險與異常行為模式,其核心能力在于:
-
動態行為建模與分析: 引擎持續學習并建立云臺內部實體(用戶賬號、工作負、服務進程)的正常行為基線模型。這包括訪問模式、資源消耗、網絡通信關系、API調用頻率等維度。任何顯著偏離基線的行為(如權限異常提升、敏感數據突發性大量讀取、內部節點間非預期通信)都會被實時標記為可疑事件。
-
深度流量分析與威脅狩獵: 在東西向流量(云臺內部網絡流量)層面,引擎進行深度包解析與應用層協議識別,結合行為建模,有效發現內部橫向移動、數據滲透、命令與控制(C&C)通信等隱蔽威脅。同時,提供大的威脅狩獵能力,支持安全團隊基于豐富的上下文信息進行主動探查,挖掘潛伏威脅。
-
智能關聯與根因分析: 引擎并非孤立分析單一事件,而是將用戶行為、工作負活動、網絡流量、配置變更、身份認證事件等多源日志進行智能關聯與上下文分析。通過圖計算等技術,還原攻擊鏈,準確定位威脅源頭(如被入侵的特定工作負、權限失控的管理賬號),并評估其影響范圍,極大提升告警的準確性與響應效率。
三、 區塊鏈審計鏈:鑄造全鏈路可信“錨點”
審計日志是安全事件回溯、合規驗證與責任認定的基石。然而,傳統的中心化日志系統面臨被篡改、刪除或時間戳被污染的風險,其可信度存疑。天翼云創新性地引入區塊鏈技術,構建了堅不可摧的審計鏈:
-
操作日志固化上鏈: 所有關鍵操作(包括管理控制臺操作、API調用、敏感配置變更、數據訪問記錄、特權賬號活動等)產生的日志,在生成后立即計算其加密哈希值(Hash)。這些哈希值作為該條日志的唯一“指紋”,被批量打包(形成區塊)并記錄到分布式賬本(區塊鏈)中。
-
不可篡改與可驗證性: 區塊鏈的“時間戳-哈希指針”鏈式結構確保了其特性:一旦日志的哈希值被寫入區塊并被后續區塊確認,任何對原始日志內容的篡改都將導致其哈希值發生劇變,從而與鏈上記錄不匹配,篡改行為會被立即發現。任何參與節點(通常由云臺自身節點與可信第三方節點組成)均可驗證特定日志條目在特定時間點是否被完整、真實地記錄在鏈上。
-
全鏈路可追溯: 審計鏈不僅記錄單個操作,更重要的是記錄了操作之間的邏輯關系和時間序列。通過區塊鏈的不可逆時間戳和鏈式結構,可以清晰地追蹤一個復雜操作流程(如一次應用部署或數據遷移)中所有相關步驟的執行情況、操作主體及精確時間,實現從源頭(如用戶請求)到終端(如數據存儲位置)的全鏈路可信驗證。這為滿足等保、GDPR等嚴格合規要求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
多方存證與透明監督: 區塊鏈的分布式特性允許多個可信節點共同維護審計鏈。這避了單點故障,也提供了多方共同見證和存證的機制。在需要第三方審計或監管機構審查的場景下,可以提供可驗證、不可抵賴的審計證據,增透明度和公信力。
四、 內生+鏈式:構建閉環可信驗證體系
內生式威脅檢測與區塊鏈審計鏈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緊密協同,共同構建了天翼云安全可信的核心閉環:
-
檢測驅動審計深度: 威脅檢測引擎發現的異常事件、高風險操作會觸發審計鏈對相關主體、操作過程進行更細粒度、更實時的日志記錄與上鏈固化,確保關鍵證據鏈的完整留存。
-
審計賦能檢測驗證: 當檢測引擎發出告警時,安全團隊可立即調取區塊鏈審計鏈上固化、不可篡改的原始日志記錄,進行快速、可信的告警驗證與事件回溯分析,避誤判或漏判,并精準定位問題根源。
-
全鏈路可視可控: 兩者的結合使得云臺具備了前所未有的“全鏈路透明”能力。從用戶訪問、資源操作到數據處理、服務交互,每一個關鍵環節的狀態、行為、變更都被實時監控、深度分析并可信記錄。這不僅提升了安全態勢感知能力,也為自動化安全編排與響應(SOAR)提供了堅實的數據和信任基礎。
五、 價值與應用場景
該安全原生能力體系為天翼云用戶帶來了顯著價值:
-
增威脅疫力: 主動、精準地發現內部威脅和未知攻擊,大幅縮短威脅駐留時間(MTTD/MTTR)。
-
確保證據可信度: 滿足金融、政務等高監管行業對操作審計不可抵賴、不可篡改的嚴格要求,輕松應對合規審查。
-
提升運營透明度: 提供清晰、可驗證的業務操作全鏈路視圖,增用戶對云臺自身及自身業務安全的信任感。
-
簡化安全管理: 原生集成、自動化策略與可信審計,降低安全運維復雜度和成本。
典型應用場景:
-
某金融機構核心系統上云: 利用內生式檢測實時監控敏感數據庫訪問行為,結合區塊鏈審計鏈固化所有查詢與修改記錄,確保符合金融行業合規要求,實現操作100%可追溯、可驗證。
-
大型企業多部門協同臺: 通過行為建模精準識別內部賬號異常權限使用和數據泄露風險,審計鏈為跨部門操作爭議提供不可辯駁的證據,保障臺可信運行。
結語
在“零信任”成為共識、數據要素價值日益凸顯的時代,天翼云通過將“內生式威脅檢測”的深度智能與“區塊鏈審計鏈”的堅不可摧的可信驗證能力深度融合,成功打造了覆蓋數據處理與應用服務全生命周期的原生安全基座。這不僅是對傳統云安全邊界的有力突破,更是構建真正可信云環境的關鍵性實踐。隨著技術的持續演進,這種深度融合原生智能與可信機制的安全范式,將持續為千行百業的云上業務保駕護航,筑牢數字經濟時代的安全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