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災架構
異地應用雙活和異地數據雙活兩種容災解決方案。本小結分別介紹兩種容災架構的架構特點,并對比兩種方案的建設成本、容災能力及適用場景。
架構特點
異地應用雙活
- 應用、中間件兩地冗余部署,同時對外提供服務;
- 數據庫兩地冗余部署,設置其中一個數據中心為主數據中心,兩地應用連接主數據中心進行讀寫,主數據中心數據異步復制至另一個數據中心;
- 實現應用流量多數據中心高可用,備數據中心存在跨地域讀寫延遲。
異地數據雙活
- 應用、中間件兩地冗余部署,同時對外提供服務;
- 數據庫兩地冗余部署,同時提供讀寫能力,兩地應用連接本地的數據庫,兩地數據中心數據異步雙向復制;
- 根據業務需要切分數據分片,業務流量帶路由標,按路由規則進行分流,業務數據在指定數據中心閉環,沒有跨地域讀寫延遲。
容災架構對比
|
對比項 |
異地應用雙活 |
異地數據雙活 |
|
成本 |
|
|
|
容災能力 |
說明:具體以數據同步延遲的情況而定 |
說明:具體以數據同步延遲的情況而定 |
|
適用場景 |
|
|
|
限制 |
|
|
|
總結 |
|
|
容災架構選擇建議
您可根據您應用的特點及在性能要求、應用改造程度、建設成本等方面的訴求來選擇使用異地應用雙活還是異地數據雙活,本小結將提供一些場景及該場景下選擇哪種架構的建議,供您參考。
|
場景需求 |
建議選擇 |
|
期望日常態下兩地均提供服務,按比例承接流量,不想改動現在的業務代碼。
|
應用雙活 |
|
預算有限,期望具備地域級的容災能力,機房故障時期望可以一鍵式完成機房故障切換,減少人工介入。
|
應用雙活 |
|
業務耦合較深,業務邏輯復雜,數據比較集中。
|
應用雙活 |
|
期望能實現用戶流量就近訪問,如北京的用戶訪問北京的服務,廣州的用戶訪問廣州的服務。
|
數據雙活 |
|
期望核心業務擁有較強的容災能力,一個數據中心發生故障或災難時,故障范圍限制在異常數據中心,不影響其他數據中心,其他數據中心可以正常提供服務。
|
數據雙活 |
|
服務讀寫性能要求很高,無法接受額外的網絡延遲。
|
數據雙活 |